糖友莫入控制血糖误区
很多糖友血糖控制不佳,甚至出现不良反应,这往往是用药不当引起的。临床中常见到各种的用药误区,患者不注意,后果却相当严重。下面为大家介绍几种用药误区,糖友们切勿“误闯”这些误区。
误区一、认为血糖越快降下来越好
对于血糖控制,病患者往往会进入一个误区,认为血糖越快降下来越好。这是一个危险的误区。
一味追求快速降糖,容易引起风险。轻度的低血糖一般表现为饥饿、、、,此时尽快进食饼干、面包等碳水化合物可解决问题。但严重的低血糖可能诱发心率失常、、,对老年人及从事某些特殊职业的人(如驾驶、高空作业)来说尤其危险。血糖的显著波动还会损伤血管、加速,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及死亡率。一次严重的医源性低血糖或由此诱发的心血管事件,可能会抵消一生维持血糖在正常范围所带来的益处。因此,选择安全合适的胰岛素治疗尤为重要。
误区二、反在同一部位注射胰岛素
患多年后,为了控制血糖值,大部分病人最后都要注射胰岛素,但在实际的操作中,由于注射不规范,很多人治疗效果大打折扣
反复在同一部位注射胰岛素,会导致该部位皮下脂肪增生而产生硬结,使血糖控制不稳定。因此,在平时的注射中要注意注射部位的轮换,即在腹部、手臂、大腿和臀部间的轮换注射。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按照左边一周、右边一周的方法;一种是按照左边一次、右边一次的方法。而同一注射部位内的区域轮换,则要求从上次的注射点移开约1手指宽度的距离进行下一次注射,应尽量避免在一个月内重复使用同一注射点。一旦发现注射部位有疼痛、凹陷、硬结等现象,应停止在该部位进行注射直至上述现象消失。《指南》强调:“患者在胰岛素注射过程中应遵守针头一针一换的原则:注射笔用针头多次使用会造成针尖钝化,不仅增加患者疼痛,而且可能导致皮下脂肪增生,甚至可出现针头留置在体内的意外。
误区三、相同作用机理的药一起用
降糖药有很多种,各自都有相应的作用机理,有的药是刺激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有的药是促进组织利用葡萄糖,有的药是延缓或减少胃肠道对糖的吸收等。相同作用机理的药物一般不同时使用,可有些患者偏偏在不明所以的情况下自己乱用药,比如又用中成药消渴丸,又用西药优降糖,以为前者是中成药没关系,其实消渴丸也含有西药优降糖成分,两种药一起吃相当于药量叠加,不但不利于病情,可能会发生严重低血糖反应。
误区四、一个药方用上好多年不变
控制血糖必须长期坚持用药,可有些患者觉得一趟趟跑医院买药麻烦,索性让医生开了一张药方后,就一直按照这个药方自行买药吃,再也不到医院复诊或检查,自己在家也很少测血糖,这也是错误的做法。余桂芳表示,随着病程的延长,患者血糖或者身体机能都可能发生变化,如果不测血糖又不就诊,结果很有可能所用药物已经失效了,或者已出现一些并发症,原来所用的药物已不适合使用了。因此,糖尿病患者起码每个月要复诊一次,如果血糖波动大的可能每周或两周复诊一次,医生根据患者的血糖控制达标情况,会考虑是否要调整用药的种类和剂量。同时,糖尿病患者怀孕后也要尽快就诊,为胎儿安全考虑,孕妇则须停用口服降糖药,改为注射胰岛素。
误区五、用药就不用控制饮食
“糖友”们都知道糖尿病是需要控制饮食的,但要保持自制力却很不容易。有的病人看到用药效果很好,嘴上就把不住了,想吃什么就吃什么,认为反正能用药控制,殊不知糖尿病治疗向来都强调综合治疗措施,即常说的“治疗糖尿病的5驾马车”,除了合理用药之外,控制饮食、坚持运动、血糖监测和健康教育也都是必需的。如果不控制饮食,就难以控制血糖达标。目前大多“糖友”血糖难以控制达标,其中不乏这一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