荚膜组织胞浆菌病应该做哪些检查
组织胞浆菌素皮试验
在医学领域,组织胞浆菌素皮试验自1941年由vanPermis首次应用以来,至今仍然在临床诊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几年后,Emmons对其进行了标准化,使用天冬酰胺葡萄糖培养基,通过2至4个月的菌丝相滤液制成“OT”培养基。这种试验对于检测皮炎芽生菌和球孢子菌等真菌感染具有交叉反应。当皮肤注射1∶100或1∶48000稀释液后,若在48小时内硬结达到5mm,即可视为阳性反应。
二、真菌学检查详解
1. 直接镜检:
虽然直接从痰中寻找这种真菌较为困难,但通过KOH涂片的检测结果通常为阴性。为了更准确地检测,我们可以取痰、血离心后的白细胞层以及活检、胸骨穿刺等材料进行涂片。一般涂片可用甲醇固定10分钟,然后使用姬姆萨染色。在显微镜下,菌体通常位于巨噬细胞中,大约2至4μm直径,呈卵圆形。菌体周围有一圈未染色的空晕,这是细胞壁。细菌体内有一个大气泡。虽然这些细菌通常位于巨噬细胞或单核细胞中,但它们也可能存在于细胞外,这是由于吞噬细胞被破坏所致。
2. 真菌培养:
对于原发性肺部感染的痰,是最适合分离这种细菌的。患者早上漱口后的第一口痰,最好是脓性或血性痰,可以直接种植在血琼脂或沙堡琼脂上,在25℃的环境下进行培养。为了防止其他杂菌和白念珠菌的污染,我们可以使用Smith及Goodman改良的培养基。当培养6至12周后,出现菌丝时,应进行鉴定。此时的菌落可能呈球形或大脑形状,颜色从粉红色到红棕色,有时会转化为白色到浅棕色的丝状菌落。识别这些细菌时,可以通过其双相菌落特性、镜检中的细长分离的菌丝、圆形或梨形的小分生孢子等进行判断。
三、血清试验
血清试验在诊断中也起着重要作用。例如,乳胶凝集试验在早期常呈阳性,免疫扩散法则有助于区分活性或非活性病变。补体结合试验要在其他试验阳性6周以上后才呈阳性,滴度达1∶32时才有意义。对于诊断和预后估计,补体结合试验和皮内组织胞浆菌素试验最有价值。
四、组织病理
从组织病理角度看,该菌感染引发的病变表现为慢性肉芽肿变化,化脓少,酪状坏死、组织细胞、淋巴细胞浸润明显。孢子呈圆形或卵圆形,大小约3μm,寄生于组织细胞或巨噬细胞内。通过HE、GMS、PAS或者革兰染色,可以在细胞内看到孢子。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孢子必须与其他酵母、酵母样真菌以及原虫进行鉴别,尤其是马尼菲青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