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腹泻的鉴别诊断方法
在儿科门诊,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持续腹泻的小婴儿,他们的症状引起了许多家长们的关注。这些婴儿虽然一直拉肚子,但精神、食欲良好,生长发育不受影响,而且从未发烧。这样的腹泻,实际上可能是生理性腹泻。
生理性腹泻主要发生在婴儿出生后不久,排便次数较多,粪便性质通常为消化不良,呈黄绿色,混合着未消化的食物或奶瓣。尽管这些症状持续存在,但孩子们的精神状态非常好,没有呕吐,食欲旺盛,体重稳步增长。这种情况下,家长们不必过于担忧,这并非病态表现。通常,在婴儿4-5个月大时,随着逐渐添加补充食物,粪便的数量和特性会逐渐恢复正常。值得注意的是,摄入牛奶或鸡蛋等异性蛋白质后,这些婴儿容易出现皮肤湿疹、体温升高等现象。
特别在6个月内肥胖的婴儿中,生理性腹泻更为常见,往往伴随着湿疹的出现。还有其他一些疾病可能导致小肠消化吸收功能障碍,如乳糖酶缺乏、葡萄糖半乳糖吸收不良、失氯性腹泻、原发性胆酸吸收不良、过敏性腹泻等。这些疾病的鉴别可以通过粪便酸度、还原糖试验等方法进行。
另一方面,如果婴儿的大便中白细胞较多,那表明结肠和回肠末端可能存在侵袭性炎症病变。这种腹泻通常由各种侵袭性细菌感染引起,临床表现难以区分。这时候,我们需要进行粪便细菌培养、细菌血清和毒性检测等进一步的检查。需要鉴别的疾病包括细菌性痢疾和坏死性肠炎等。
细菌性痢疾常有流行病史,起病急,全身症状重。大便次数多且量少,排出脓血伴有急后重。大便常规检查中,脓细胞、红细胞和吞噬细胞较多,可诊断大便细菌的生长。而坏死性肠炎则中毒症状严重,伴随着腹痛、腹胀、呕吐频繁、高烧等症状。大便呈现暗红色糊状或典型的红豆汤样血便。腹部X线摄片也会有特定的表现。
对于婴儿腹泻的鉴别,不仅仅是医学问题,也是一个需要家长们高度重视的问题。对于不确定的情况,应及时送孩子去医院进行诊断和治疗。医生会根据孩子的症状和检查结果来判断孩子属于哪种腹泻。希望每位家长都能关注孩子的健康,及时发现问题并寻求专业的帮助。
参考文献:《儿童发热腹泻防治160》、《儿童消化不良》、《儿童腹泻诊疗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