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铁性贫血的治疗方法简介
缺铁性贫血是青少年群体中常见的疾病,尤其多见于体内缺铁引起的血红蛋白合成障碍。针对这一病症,治疗方法多样且需综合施策。下面为您详细介绍。
【治疗】
对于缺铁性贫血,通常首先考虑中医治疗。但当患者的血红蛋白(Hb)低于60g/L,且伴有持续出血时,单纯的中医治疗可能效果不佳,此时应考虑引入西药铁剂治疗,甚至可能需要肌内注射补铁。
1. 病因治疗:
去除缺铁的原因是治疗的核心。仅仅依靠铁补充剂只能恢复血象,而忽视原发病则贫血无法根治。
2. 铁剂的补充:
补充铁剂应口服进行,每天摄入元素铁150~200mg。常用的铁剂包括亚铁制剂(如琥珀酸亚铁或富马酸亚铁)。为减少对胃肠道的刺激,建议饭后或餐后服用。避免与茶同服,因茶中的单宁酸易与铁结合,影响吸收。钙、盐和镁盐也会抑制铁的吸收,因此应避免同时服用。一般情况下,服用铁制剂后,患者的症状会迅速改善。血红蛋白在治疗后2周即会显著上升,1-2个月后达到正常水平。在血红蛋白恢复正常后,仍需继续服用铁剂,直至体内储存足够的铁量。
若患者无法耐受口服铁剂、无法吸收或因快速失血需及时补充,可考虑胃肠道外给药。常用的有右旋酐铁或山梨醇铁的肌肉注射。治疗时,需计算总剂量。偶尔会出现过敏性休克等严重反应,因此注射时应有急救设备。
口服铁剂的具体选择包括:
硫酸亚铁:针对缺铁性贫血,特别是当红细胞游离原啉啉低于正常水平时。
富马酸铁:每日0.2g,分三次服用,效果快且铁含量高。
其他铁剂如力蜚能和速力菲等也是不错的选择。
对于胃肠道疾病或需要迅速增加铁供应的患者,可选择注射铁剂如右旋糖酐铁或山梨醇铁。
纠正缺铁的原因同样重要:
预防和治疗寄生虫病,如驱除钩虫等。
治疗慢性胃肠疾病和慢性失血问题。
对易感人员进行预防性铁剂治疗。
从中医角度看,脾虚是缺铁性贫血的关键所在。健脾益气生血是主要的治疗方法。“气为血帅,血为气母”,补血时还需注意补气,以达到益气生血的目的。配合含有铁质的药物制剂,治疗效果将更为显著。
缺铁性贫血是最常见的贫血类型之一。铁是制造血红素不可或缺的矿物质。若体内缺铁,血红细胞生成将减少。希望以上内容能为您提供有效的参考,助您恢复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