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盆腔炎和慢性盆腔炎的区别有什么
盆腔炎,作为一种妇科常见疾病,是女性盆腔生殖器官炎症的简称,涵盖了子宫炎、盆腔腹膜炎、盆腔结蒂组织炎和输卵管卵巢炎等多种形式。引发这一病症的主要因素是致病菌侵犯内生殖器。在日常生活中,有些行为或情况可能会增加患病风险,如个人卫生条件不佳、宫内节育器的使用、产后及流产后的感染,以及对妇科手术的无菌操作不重视、不洁或经期等。
对于未婚女性而言,通常不易患内生殖器炎症,但这并非绝对。因为致病菌除了通过和宫腔手术进入内生殖器外,还可能通过其他途径进行侵犯。
慢性盆腔炎的症状表现多样,主要包括不规律的低热、易疲劳等全身症状。部分病人因病程较长,可能出现神经衰弱的症状,如失眠、精神不振及全身不适等。下腹部坠胀、疼痛和腰骶部酸痛也是典型症状,这些症状在劳累、后和月经前后可能会加剧。慢性盆腔炎还可能引发盆腔淤血,导致月经过多。如果卵巢功能受到损害,会出现月经失调;若是输卵管粘连阻塞,则可能导致不孕症。
急性盆腔炎则通常伴有急性感染病史。表现为下腹疼痛、肌肉紧张,并伴有压痛和反跳痛。还可能出现心率加快、发热等症状,阴道有大量的脓性分泌物。病情严重者可能会出现高热、头痛、寒战、食欲不振等。急性盆腔炎还可能引发一系列其他症状,如小腹胀痛、腰部酸痛等。若腹膜炎出现,则可能伴有恶心、腹胀、呕吐和腹泻等症状。若有脓肿形成,患者可能会在下腹部触及包块,并出现局部压迫刺激症状。包块的位置不同,其引发的症状也有所不同。例如,包块位于前方可能导致排尿困难,表现为尿频、尿急和尿痛等症状;而位于后方则可能导致腹泻以及里急后重感和排便困难等。
诊断慢性盆腔炎时,需关注患者的全身症状如疲乏、下腹坠胀和腰酸等,这些症状在经期前后、或劳累后可能会加剧。还需注意患者是否有输卵管粘连阻塞导致的不孕症状以及月经失调或月经过多的情况。而诊断急性盆腔炎则主要依据恶寒、发热、腹痛或腰痛三个主要症状,如有脓肿形成,患者可能会出现下腹包块,并伴随尿频、尿急和腹泻等症状。观察阴道是否充血并分泌大量脓性分泌物也是诊断的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