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一)病因探究
卵泡在各种刺激下可能会引发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其高危因素独具特色,主要包括对促排卵药物呈现高度敏感的卵巢患者,特别是多囊卵巢患者和年轻女性。当使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来促排卵或维持妊娠黄体时,也会增加OHSS的风险。除此之外,早孕时内源性HCG的分泌以及既往有OHSS病史者也是重要的风险因素。
卵巢的高敏反应特征表现为血清雌激素浓度显著升高,伴随着大量卵泡的生长,这些卵泡通常是中等大小的,直径不超过14mm。卵泡的过度生长被认为是OHSS的重要标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OHSS的最主要高危因素。最近的研究发现,高胰岛素血症与PCOS患者的OHSS风险密切相关。在采用促卵泡生成素(FSH)治疗的PCOS患者中,高胰岛素血症组的OHSS发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高胰岛素血症组的卵巢生长速度和未成熟卵泡数量也相对较高,排卵期血浆E2水平也较高。这可能意味着胰岛素和FSH在卵巢反应上具有协同作用,显著提高FSH敏感性。
在体外受孕(IVF)过程中,HCG被广泛应用于促卵泡成熟和促排卵。相较于内源性黄体生成素(LH),HCG更容易引发OHSS。其原因在于HCG制剂的半衰期较长,对LH受体的亲和力更强,持续时间更久。数据显示,HCG的亲和力是LH的2至4倍,其半衰期为24至36小时,而LH的半衰期仅为60分钟。药代动力学研究表明,注射HCG后,其水平提高可持续6至10天。在超促排卵过程中,HCG注射可能导致卵巢进一步增大,形成多个黄体囊肿,对超生理量的血F2和孕激素反应过度的患者容易引起多胎妊娠和OHSS。HCG的制剂能够持续刺激卵巢,促进粒细胞黄素化。妊娠时的内源性HCG会加重OHSS的症状。
(二)发病机制阐释
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是体外受孕辅助生育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在辅助生育、体外受孕时,人为过度刺激卵巢可能引发三类常见并发症:首先是OHSS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其发生机制可能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过度表达、前列腺素合成过多、炎症因子以及血管紧张素-2的释放等因素有关;其次是血栓栓塞性病变,特别是对于那些已经处于高凝状态的人,过度的卵巢刺激可能引发严重的血栓栓塞性病变;最后是多胎妊娠和异位妊娠,这主要由多个卵子同时成熟和妊娠引起。在临床上,使用排卵诱导剂如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绝经后促性腺激素(HMG)以及氯米芬时,可能会引发卵巢过度刺激的一系列临床表现,严重情况下可能会危及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