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宠物狗咬了出血不打针行吗
狗是传播狂犬病毒风险较高的动物之一,但并非被其咬伤就一定会感染狂犬病。感染与否,关键在于动物的免疫状况以及人的伤口程度。
狂犬病是一种可以通过疫苗进行有效免疫的疾病。对于已经全程接种狂犬疫苗的狗,其传播病毒的风险大大降低;同样,对于已经完成疫苗接种的人,感染狂犬病毒的可能性也相对较低。若宠物狗连续两年接受狂犬疫苗的接种,通过一定的评估可确认其是否携带病毒。其中,“10天观察法”就是一种通过观察宠物狗在一段时间内的健康状况来排除感染风险的方法。若观察期内动物依然健康无恙,那么可以基本排除感染风险。
在现实中,我们往往无法确定动物是否已接种狂犬疫苗。感染的风险主要取决于伤口的严重程度。根据伤口的深度和暴露情况,可分为三个等级:首先是完整的皮肤与动物及分泌物的接触,这种情况属于一级暴露,一般无需特殊处理。其次是抓伤、咬伤或未愈合的伤口接触动物及分泌物,属于二级暴露,如果存在感染可能,应立即处理伤口并接种狂犬疫苗。最后是明显出血的抓伤、咬伤、新鲜伤口或粘膜与动物及分泌物的接触,属于三级暴露,感染风险较高,应在处理伤口后,先注射狂犬病毒被动免疫制剂,再接种狂犬疫苗。
如何分辨一级和二级暴露呢?可以通过酒精擦拭伤口来检测,无疼痛感的为一级暴露,有疼痛感的则属于二级暴露。而在出现二级或三级暴露时,应关注伤口是否出血,无出血或少量出血为二级暴露,明显出血或皮肤全层破裂则为三级暴露。
狂犬病预防门诊的医生在确定了暴露等级后,会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他们会及时通知暴露者狂犬病的危害以及应采取的处置措施,并在得到暴露者的知情同意后,进行相应的处置。
被狗咬是否感染狂犬病,取决于动物的免疫状况以及人的伤口程度。由于无法保证所有动物都接种疫苗,因此接种狂犬疫苗仍是人类预防狂犬病的最为安全有效的手段。我们应该重视疫苗接种,保护自身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