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麻痹症的临床症状有哪些

健康知识 2025-03-19 16:49健康知识www.tangniaobingw.cn

小儿麻痹症是一种常见于儿童的急性传染病,主要由病毒引发,对神经系统产生刺激。这种疾病在早期可能并无明显症状,但到了晚期,却可能引发严重的瘫痪。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小儿麻痹症的临床症状。

临床上,小儿麻痹症可分为多种类型,包括隐性感染、顿挫型、无瘫痪型以及瘫痪型。其临床症状的演变过程可分为前驱期、瘫痪前期、瘫痪期、恢复期和后遗症期。

在前驱期,患者可能出现发烧、食欲不振、出汗、易怒和全身过敏等症状。还可能伴随恶心、呕吐、头痛、喉咙痛、便秘、腹痛、鼻炎、咳嗽等症状。这一阶段的症状通常在1至4天内出现,如病情不进一步发展,则为顿挫型。

进入瘫痪前期后,前驱症状逐渐消失,但体温会再次升高,并伴随头痛、恶心、呕吐严重,皮肤发红等症状。患者可能出现膀胱括约肌短暂障碍,颈后肌群、躯干和四肢强直灼痛。体检时可见三角架征、吻膝试验阳性以及头部下垂等特征表现。

到了瘫痪期,体温开始下降时,瘫痪症状逐渐显现并加重。当体温恢复正常时,瘫痪停止发展。这一阶段的瘫痪类型多样,包括脊髓型、延髓型、脑型和混合型等。其中,脊髓型表现为松弛性瘫痪,下肢和大肌肉群更容易受累;延髓型可能侵犯呼吸循环中枢,导致呼吸不规则甚至呼吸暂停;脑型则表现为高烧、易怒、惊厥或嗜睡昏迷等症状。

在恢复期,瘫痪症状从肢体远端开始恢复,这一过程可能持续数周至数月。对于一般病例来说,8个月内可完全恢复;而对于严重病例,则需要更长的时间。

最后进入后遗症期,严重病例可能出现肌肉萎缩、神经功能无法恢复的情况,导致肢体畸形。部分病例在感染后几十年可能出现进行性神经肌肉虚弱和疼痛,受累的肢体瘫痪加重,称为“脊髓灰质炎后肌肉萎缩综合征”。

小儿麻痹症的临床症状多种多样。为了孩子的健康,家长应密切关注孩子的身体状况,一旦发现肢体出现不明原因的疼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Copyright@2015-2025 Www.tangniaobingw.cn糖尿病网版板所有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