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性多发脑梗死性痴呆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一)病因探索
在遗传基因的神秘领域,Tournier-Lasserve等人(1993)通过对两个毫无关联的家族进行深入的基因连锁分析,发现了一个惊人的秘密。他们发现,一个特定的疾病CADASIL,其遗传基因竟然定位于染色体19q12位点。这一基因位点的秘密被锁定在一个微小的卫星标志物区域,仅仅2cm的范围内(Ducros et al, 1996)。进一步的研究揭示,CADASIL的病因源于Notch 3基因的突变(Joutel et al, 1996)。
(二)发病机制介绍
让我们深入了解CADASIL的发病机制。根据已报道的17例病理报告,除了普遍的轻度均匀脑萎缩外,额顶叶尤为明显。在小脑萎缩的病例中,有2例症状明显。还有脑血肿的2例病例,但总体来说,没有明显的特征性变化。Willis环可能会出现轻度动脉粥样硬化和小动脉硬化,但血管并无闭塞。更为细致的观察发现,脑室周围的白质、基底核、丘脑、中脑和脑桥等处存在许多腔隙性病变。皮质的下白质通常状况较好,但脑室明显扩张。在10例患者中,少数出现了冠状动脉和主动脉粥样硬化斑。
在显微镜下,我们可以看到白髓鞘染色弥漫且局灶性苍白。深部白质和内囊可见腔隙性病变和梗死巨噬细胞反应。还有轻度和中度的胶质增生。在一些罕见的病例中,新皮质还会出现老年斑。更为引人注目的是,白质和软脑膜血管壁的特征性变化纤维透明蛋白增厚的管壁。Sourander报告了关于广泛闭塞性血管内层透明变性的3个病例,以及血管闭塞的2个病例。血管肌细胞核丢失、球形细胞或分散的清晰细胞气球样肌细胞使中膜呈现模糊颗粒状。这种现象被Guttierez-Molina等人(1994)称为小动脉颗粒样变性。Estes(1991)在电镜下首次发现了脑白质、软脑膜血管的颗粒样嗜酒物质,未来许多学者可能会对此进行深入研究。这种被称为GOM的物质,由大量的电子致密物细胞外颗粒沉积物组成,其大小介于0.2至0.8mm之间。GOM围绕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由10至15nm的粒状物构成。在脑穿通支和脑膜动脉的VSMCs中,脑白质、大脑和小脑皮质、视神经、视网膜的损伤尤为明显。而皮肤、肌肉和神经活检的VSMCs也显示出同样的变化。GOM的性质仍然是一个待解的谜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