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缩窄性心包炎患者需要做哪些化验检查
慢性缩窄性心包炎,作为一种心包疾病的终末状态,在我国以结核性和化脓性心包炎尤为常见。对于这一病症的诊断,我们依靠一系列精确的检查手段来揭示其真相。
心电图检查是首要的诊断步骤。几乎所有的患者都会表现出心电图的异常,尽管这些异常并无特异性。在心电图的显示中,心室复合波低电压是常见的现象,而P波异常则表现为增宽、切迹或二者兼有。T波可能呈现低平或倒置的状态。值得注意的是,房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高达75%,其中不乏心房纤颤的病例。
接下来,超声心动图能够揭示心包膜的明显增厚和粘连,以及回声的增强。在左室壁舒张的中晚期,运动状态呈现直形特征。二尖瓣的早期快速关闭、肺动脉瓣的提前开放以及室间隔的异常运动,都是诊断缩窄性心包炎的重要线索。下腔静脉的异常扩张也不容忽视。
X线检查为我们提供了更为详细的图像依据。心脏摄影中,心影可能正常、稍大或较小,心脏轮廓不规则且僵硬。上纵隔增宽是由上腔静脉扩张所导致的典型现象。周围肺野清晰,而胸腔积液的存在,如单侧胸腔积液且没有纵隔移位,是缩窄性心包炎的重要征象。心包钙化也是X线改变的主要证据,钙化部位广泛,常见于冠状沟、右心室隔面以及胸骨表面等部位。
CT及磁共振检查能够更精确地显示心包增厚程度。高速CT(UFCT)的准确性更高,而磁共振作为无创检查手段,能够准确测量心包厚度、观察右心房扩张及右心室缩小的情况,成为诊断缩窄性心包炎的优选。
对于无创检查未能明确诊断的病例,心导管检查是进一步的诊断手段。右心导管检查中,右心房、肺动脉和左心房在舒张末期的压力相等是诊断的关键指标。右心室内压在舒张初期的迅速下降然后迅速上升,并在舒张中晚期维持平高线,呈现出典型的“平方根征”,也是诊断的有力证据。
实验室检查部分患者会表现出严重的低蛋白血症和贫血变化,个别病例甚至可能出现肝功能异常和黄疸,这些都是诊断缩窄性心包炎的重要参考依据。
慢性缩窄性心包炎的诊断依赖于心电图检查、超声心动图、X线检查、CT及磁共振以及心导管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的联合应用,通过这些精准的诊断手段,我们能够更准确地揭示这一病症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