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肝性脑病是怎么引起的
一、临床表现概述
在临床实践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系列由神经系统和肝脏功能异常引发的症状。这些症状在早期可能难以察觉,但一旦出现,就需要密切关注和及时诊断。
1.精神和神经系统症状:病患在初期会表现出性格的明显变化和行为异常。婴儿常常出现睡眠障碍,白天昏沉,夜晚却异常兴奋。他们可能频繁出现无缘无故的哭泣、抑郁、不安等情绪。早期神经系统体征包括反射过度、肌肉张力增加等现象。有时,患者还会表现出“做鬼脸”式的非自主运动,以及踝阵挛和扑翼样震颤。扑翼样震颤是肝性脑病的一个典型临床表现。
2.急性重症肝炎:当病情恶化时,肝脏会缩小、变薄,质地柔软,这标志着大量肝脏坏死。黄疸会明显加重,总胆红素上升速度惊人。对于慢性肝病,肝脏可能增大,质地坚硬。到了晚期,肝脏会萎缩,边缘难以触及。由于肝功能衰竭,患者呼出的气体中可能带有一种甜霉味,这是预后不良的迹象。
3.出血倾向:早期出血可能仅在实验室检测中发现,如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等。随着病情的发展,身体各部位可能出现出血现象,如皮肤、粘膜、眼结膜的出血点、紫癜、瘀斑等。门脉高压并发症可能导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这种情况可能危及生命。
4.颅内压升高:当颅内压持续超过2.0kPa时,可能引发一系列严重后果。
二、肝性脑病的临床分期
为了更好地观察、治疗和判断疗效,肝性脑病的临床表现通常被分为四个不同阶段。
1.第一阶段(前期):患者可能表现出性格的轻微变化和行为异常,如情绪波动大、无缘无故哭泣、注意力不集中等。扑翼样震颤可能会出现。脑电图检测结果多为正常。这一阶段可能持续数天或数周,症状并不典型。
2.第二阶段(昏迷早期):以意识变化、睡眠障碍和行为障碍为特征。患者可能出现定向和理解能力下降,计算能力和写作能力障碍等症状。行为异常,简单的智力测试可能无法完成。患者还可能出现躁狂、幻觉等精神症状。脑电图检测可能出现对称性慢波。
3.第三阶段(昏睡期):患者主要表现为昏睡和精神错乱。大部分时间都处于昏睡状态,但可以被唤醒并作出应答。常常伴有意识模糊和幻觉。
4.第四阶段(昏迷期):患者完全失去意识,无法唤醒。在浅昏迷状态下,对疼痛刺激有反应,但在深昏迷时,各种反射消失,肌肉张力降低,瞳孔放大,可能出现阵发性惊厥等现象。脑电图可能出现极慢的波浪。需要注意的是,各阶段的临床表现可能会交叉重叠,界限并不清晰。
对于肝性脑病的症状和分期,需要有深入的理解和持续的关注以便作出准确的诊断和有效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