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炎的患者要注意鼻出血
鼻出血,医学术语为鼻衄,是指因鼻腔或鼻咽部的血管破裂引发的出血现象。这一症状在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轻则鼻血微流,重则出血量较大,对人体健康构成潜在威胁。接下来,我们将更深入地了解鼻出血的多种因素。
鼻出血的病因繁多且复杂,可以大致分为局部原因和全身原因两大类。
局部原因中,鼻外伤是常见的诱因。气压变化迅速时,如飞行、登山、潜水等,也可能引发鼻出血。鼻中隔偏曲和鼻中隔穿孔的患者常常伴有鼻出血的症状。非特异性炎症,如干燥性鼻炎、萎缩性鼻炎等,以及特异性感染,如鼻结核等,也可能导致鼻出血。鼻部肿瘤以及异物也是局部原因的一部分。
全身原因则涉及到更广泛的健康问题。血液疾病,包括血小板量或质量的异常以及凝血机制的异常,都可能引发鼻出血。急性传染病、心血管疾病患者也容易出现鼻出血的症状。维生素的缺乏,特别是维生素C、维生素K以及维生素P,以及钙的缺乏,也可能导致鼻出血。长期服用水杨酸药物、内分泌紊乱、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肝肾慢性疾病以及风湿热等疾病也可能伴有鼻出血。
鼻出血的症状表现多样,出血可发生在鼻腔的任何部位,但最常见于鼻中隔前下区。出血形式有时为喷射性或搏动性小动脉出血。鼻血可能迅速流入咽部,并从口腔中吐出。局部疾病引起的鼻出血主要局限于一侧鼻腔,而全身性疾病可能导致双侧鼻腔交替出血或同时出血。
值得注意的是,当出现发热、面色苍白、精神不振、鼻易出血等现象时,应高度警惕,这可能是白血病的征兆。中老年人群反复鼻出血可能是脑出血的先兆,特别是高血压患者。清晨或活动后的鼻出血可能是高血压所致。清晨出现头痛、耳塞、耳道溢出、颈部淋巴结肿大等症状时,应警惕鼻咽癌的可能性。持续上述症状超过2周的人应立即就医检查。
为预防鼻出血,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保持室内湿度,可以通过喷洒冷水、放置花卉或安装空气加湿器来实现。调整饮食,春季饮食宜清淡,多食用富含维生素C、E的食物,并多喝温开水、鲜果汁和茶。可以在鼻腔内适当涂抹红霉素软膏进行预防和控制。对于持续出血的情况,需要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并进行抢救治疗。
通过以上的介绍,我们对鼻出血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作为鼻炎的一种症状,鼻出血需要我们给予更多的关注。建议大家定期去医院检查治疗,及时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