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结核性脑膜炎是怎么引起的
一、病因探究
结核杆菌,一种富含多种脂质的需氧菌,它的旅程始于通过呼吸道进入肺部,无声无息地形成小区域感染。由于它并不分泌酶或毒素,因此在此阶段不会引起免疫或炎症反应,宿主毫无察觉。几周后,杆菌侵入淋巴系统并进入局部淋巴结,细菌血症随之发生,通过血液传播至脑膜和大脑,特别是在室管膜下部得以复制。这就是结核性脑膜炎的初步形成过程。
北京儿童医院的统计数据显示,结核性脑膜炎大多为全身性小米结核病的一部分。在病理解剖中,发现大多数结脑病例伴随着全身其他器官的结核病,其中以粟粒型肺结核为主,合并肝脾粟粒结核、肾粟粒结核以及肠系膜淋巴结的情况也屡见不鲜。
二、发病机制详解
结核病变主要通过血流影响脑膜-脑脊液途径。结脑的发生与身体的超敏反应密切相关。脑本质或脑膜干酪炉的破裂也可能引发结脑。脊柱、颅骨、中耳和乳突结核炉的直接扩散,也会侵犯脑膜。
当结核杆菌侵入淋巴系统并进入局部淋巴结时,宿主免疫反应开始启动。T淋巴细胞引发过敏反应,激活巨噬细胞并移动到感染灶。这些巨噬细胞有能力吞没杆菌,形成多核巨细胞。虽然大多数杆菌在这种免疫反应下被消灭,但仍有少量细菌能存活在巨噬细胞中,形成肉芽肿病变。这些病变被不完全的囊壁样组织包围,可在脑膜或质中静止多年甚至终身。
当宿主的免疫功能降低或年老时,病灶内的结核菌可能被激活并破裂进入蛛网膜下腔。随着脑脊液传播,经过数天至数周,就可能引发结核性脑膜炎。这个过程伴随着强烈的炎性反应,其程度与菌壁抗原物质引发的超敏反应息息相关。随着病情的发展,蛛网膜炎、交通性脑积水和梗阻性脑积水等并发病症可能相继出现。
病理改变方面,脑肿胀、软脑膜弥漫混浊等现象尤为明显。炎性渗出物遍布脑底桥池、视交叉池和额叶底部。软脑膜可见散落的粟粒状结核结节,主要由多核巨细胞、单核细胞等组成,晚期成纤维细胞较多。室管膜和脉络丛的炎性反应或结核结节,以及软脑膜血管和脑实质性小动脉的血管炎性变化也值得关注。
结核性脑膜炎是全身结核的一种表现。它不仅是局部的疾病过程,更是全身性小米结核病的一部分,与全身其他器官的结核病密切相关。对于结核性脑膜炎的治疗和预防,需要全面考虑宿主的全身状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