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简单远离失眠
在当今生活压力逐渐增大的环境下,失眠已成为许多人难以承受的痛苦。失眠者常常面临入睡难、睡眠浅、噩梦连连、易醒或早醒等困扰。漫漫长夜,对他们而言,无疑是一次又一次的折磨。为了寻求良好的睡眠,他们或求助于医生,或依赖药物。失眠的根源往往与个人的生活习惯紧密相关。若能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培养健康的睡眠习惯,注重睡眠卫生,那么,许多失眠症状便有望得到缓解,甚至消除。
那么,如何改善睡眠习惯,远离失眠呢?以下是一些建议:
应消除对失眠的恐惧。许多失眠者因害怕失眠而越发焦虑,这种焦虑情绪反而加剧了入睡困难。实际上,夜晚的宁静时光不仅可用于睡眠,也可用于工作、学习和娱乐。放下对失眠的过度警惕,焦虑消失,自然就能享受到高质量的睡眠。古人言:“若人生不过百岁光阴,常担忧千年之事。”夜晚时间宝贵,应珍惜每一刻。
当感到难以入睡时,应尽量远离床铺。可在卧室外的区域活动,如客厅看电视、书房阅读或户外散步等。简而言之,离床越远越好。直至感到困倦时再回床上休息,这样往往能一碰枕头便入睡。这有助于建立床与睡眠之间的条件反射,使身体和潜意识牢牢记住“床是用来睡觉的”这一观念。相反,在床上进行看书、看电视等活动会破坏这种条件反射,导致失眠。
第三,应在睡前进行放松。当人们极度疲劳时,往往渴望立即入睡,但此时身心都处于紧张状态,即使入睡也难以放松。应做一些睡前放松活动,如散步、按摩身体、泡脚等。这些活动可视为睡眠的前奏,也可进行自我催眠。将睡眠视为一个有计划的程序,作为程序编制和调节者的我们,应是睡眠的主人而非失眠的奴隶。
第四,避免使用精神活性物质助眠。茶、咖啡等兴奋剂对睡眠的影响众所周知,失眠者会主动远离。一些人却错误地依赖酒精和来助眠。虽然喝酒后暂时有效果,但很快就会进入兴奋与状态的反复交替,破坏正常的睡眠节奏。虽然能使人表面入睡,但正常的睡眠程序并未运行,本质上并非真正的睡眠。若想真正享受睡眠的乐趣,应避免依赖酒精和药物。
失眠后应避免在白天睡觉。夜间失眠的人常有在早上多睡或白天补觉的习惯,然而这样做并不能弥补昨晚的失眠。人体的生物节律与昼夜节律一致,白天兴奋、夜间安静是正常的。若想在晚上主动获得良好的睡眠,应避免在白天睡觉,保持晚上的睡眠质量。
对于失眠患者来说,有意识地培养健康的睡眠习惯、注重睡眠卫生是改善甚至消除失眠症状的关键。除此之外,还需保持乐观积极的态度、适当进行体育锻炼、敞开心扉、减轻压力等。希望这些建议能帮助你远离失眠困扰,享受美好的夜晚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