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们怎样预防宝宝得冻疮
核心提示:冬季严寒,婴儿柔嫩的皮肤更容易受到冻疮的困扰。冻疮带来的疼痛和痒感,不仅让宝宝备受折磨,红肿的小手也让妈妈心疼不已。那么,如何让孩子远离冻疮的困扰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
婴儿的皮肤较为稚嫩,若冬季保暖措施不到位,便容易长出冻疮。当身体长时间暴露在低温潮湿的环境中,体表血管会痉挛,导致血流减少,组织缺氧,细胞受损,特别是肢体的远端部位,如手指、脚趾。寒冷的气候、全身因素、着装因素以及生理因素都是导致婴儿容易患冻疮的原因。
气候因素中,低温、潮湿和风速都会增加身体散热,加剧冻疮的风险。全身因素方面,婴儿的体表面积相对较大,皮肤散热快,对外部环境温度变化更加敏感。当温度低于10℃时,皮下小动脉收缩,静脉血液回流不良,可能导致冻伤。
着装方面,如果鞋袜过紧、长时间站立或浸泡在水中,都会阻碍局部血液循环,导致热量减少,引发冻伤。婴儿的生理特点,如皮肤组织的含水量较高,也是容易冻伤的原因之一。
那么,宝宝得了冻疮怎么办呢?对于未破溃的冻疮,可以通过促进血液循环来治疗,如局部摩擦10%樟脑或辣椒酊。用辣椒炒水烫洗也有一定效果。若已溃疡,则可使用5%硼酸软膏、红霉毒软膏或猪油蜂蜜软膏涂抹包扎,并口服周围血管扩张剂。
作为家长,不可盲目用大力摩擦或热水冲洗治疗冻疮,这样很容易对宝宝的皮肤造成更严重的损伤甚至感染。
预防冻疮同样重要。冻疮的发生与气温、保暖、体质密切相关。如果上一年宝宝生了冻疮或年年都生冻疮,更要做好防护措施。具体方法如下:
1. 注意保暖防潮。外出时应该戴口罩、手套、防风耳罩等,保护皮肤暴露的地方。要注意保持衣物、鞋袜的干燥,避免潮湿导致热量流失。
2. 适当增加宝宝的户外活动。每天给宝宝局部皮肤按摩,促进血液循环,减少冻伤的发生。从户外回家后,不宜立即烧火或用热水浸泡冻伤部位,应使四肢自然温暖。
3. 使用凡士林或其他油脂护肤品涂抹易冻部位,保护皮肤、减少热量损失。
4. 平时要给宝宝多吃高热量、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增强对寒冷刺激的适应性。
只要妈妈们做好预防措施、注意宝宝的保暖、增加户外活动、合理饮食,就能有效预防宝宝冻疮的发生。如果宝宝不慎患上冻疮,一定要及时就医,用适当的药物保护宝宝娇嫩的皮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