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合并肠梗阻治疗前的注意事项
治疗篇
妊娠期肠梗阻的治疗策略与非妊娠期相似,但考虑到妊娠期的特殊性,治疗方式需更加细致与谨慎。面对非绞窄性肠梗阻,我们可以首先尝试保守治疗,如胃肠道减压、静脉输液,调整水电解质平衡,以及注射抗生素。如果48小时内症状未缓解或出现腹膜炎的迹象,应立即进行手术,以免对母婴造成更大的风险。
在妊娠期间,由于呕吐、肠壁水肿、肠腔内大量渗液以及胃肠减压过程中的液体丢失,患者容易出现低血容量、休克甚至肾衰等严重状况。对于绞窄性肠梗阻,无论其发生在妊娠的哪个阶段,都应尽早进行手术,并在手术的同时采取上述非手术治疗措施。
手术时,为确保胎儿安全,应采用纵向切口,尽量避免干扰子宫。如果妊娠超过34周,胎儿肺部发育成熟,应先进行剖宫产以缩小子宫,然后探查腹腔。这是因为扩大的子宫会影响手术视野和操作。经验丰富的外科医生应检查所有肠道,因为可能存在多个粘连阻塞点。如果肠道出现坏死,必须进行部分肠道切除和其他相应的手术。造成死亡的原因往往是因为误诊而耽误了手术时间,导致肠坏死、穿孔、腹膜炎等一系列严重并发症。
而对于假性肠梗阻或Ogilvie综合征这类非器质性肠梗阻,它是由结肠功能障碍引起的。产后可能出现腹胀、恶心和便秘等症状。在X光检查下,结肠可能会过度胀气至脾区,但其远端并没有机械性梗阻。当结肠扩张到临界值时(9~12cm),容易引发穿孔、感染和休克等危险情况。对于这种情况,可以先尝试保守治疗,如胃肠道减压、调整水电解质平衡和肛管排气。但如果72小时内保守治疗无效,或者结肠扩张达到临界值,应立即进行手术治疗。
预后篇
妊娠合并肠梗阻的孕妇,其预后与早期诊治的及时性息息相关。母亲和胎儿的死亡率相对较高,母亲的死亡率约为10%~20%,而胎儿的死亡率更是高达30%~50%,尤其在绞窄性肠梗阻或肠穿孔伴随水电解质失衡的情况下。但幸好,早期确诊和及时治疗能够显著降低这一死亡率。
在面临这一临床挑战时,医生与孕妇及其家属的紧密合作、及时沟通以及迅速决策是降低风险的关键。让我们携手为母婴的健康与生命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