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络膜脱离治疗前的注意事项
(一)治疗
脉络膜脱离与脉络膜上腔血肿的治疗,首先在于明确诊断并消除诱因。对于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的病例,通常采用保守治疗,如药物治疗,包括1%阿托品点眼、糖皮质激素局部滴眼、筋膜囊注射或全身应用。在这样的治疗下,脉络膜通常在几天至几周内复位,且无并发症。实际上,在视网膜脱离环扎手术后,周围的脉络膜或睫状体轻微环形脱离是常见现象,通常会在几天内自行愈合。
对于需要手术干预的病例,手术的主要目标是中断或逆转脉络膜脱离的过程。针对不同的病情,手术方法各异。
1. 伤口泄漏:对于由外伤或内眼手术引起的伤口泄漏和低眼压,修复手术是关键,一旦眼压恢复,脉络膜脱离通常可自行愈合。
2. 前房消失,房角关闭:这种情况可能引发继发性闭角青光眼。处理方法通常是在角膜边缘注入前房,通过BSS、Healon或消毒空气形成前房,并在脉络膜隆起最高处切开巩膜释放脉络膜上腔液体。但手术过程中需小心,大量液体流出可能导致眼压过低,使脉络膜再次脱离。
3. 对于大量脉络膜上腔出血等严重情况,手术时机至关重要,一般掌握在出血后的7至14天。血液凝块基本融化,易于释放,同时角膜水肿和眼内炎症反应消退或稳定,使手术更为顺利。主要手术步骤包括牵引四直肌、形成前房、清洁前房血液、了解瞳孔区域情况、切开巩膜放血、放置玻璃体手术灌注管以及引入导光纤维和玻璃体手术设备。大多数驱逐性脉络膜上腔出血病例可以通过上述治疗恢复,尽管视觉功能的改善可能有限。
(二)预后
脉络膜脱离的预后与脱离的原因和程度密切相关。对于患者而言,早期明确诊断并接受适当治疗至关重要。通过与医生的紧密合作,大多数患者可以实现脉络膜的复位,并恢复良好的视觉功能。
无论是保守治疗还是手术治疗,都需要医生的专业知识和经验,以及患者的积极配合和信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共同面对这一挑战,帮助患者重获清晰的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