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黄疸黄从何来
新生儿黄疸,一种常见且需引起足够重视的儿科疾病,常常让新手父母忧心忡忡。那么,究竟什么是黄疸?它又是如何形成的呢?让我们一同揭开黄疸的神秘面纱。
每一个新生儿都可能面临黄疸的困扰。当体内过多的红细胞被破坏后,产生的大量胆红素会让新生儿的巩膜、皮肤、粘膜等组织呈现黄色。这种情况被称为生理性黄疸。据统计,约50%~60%的足月儿和80%的早产儿都可能出现生理性黄疸。足月儿通常在出生后2~3天开始出现黄疸,5~7天逐渐消退,持续时间一般不超过两周。而对于早产儿来说,黄疸的出现可能会稍晚一些,持续的时间也相对较长,但一般不会超过3~4周。对于这种情况,适当的户外晒太阳是一个有效的助退黄疸的方法,但切记要避免强烈的阳光直射,以免伤害婴儿娇嫩的肌肤。
除了生理性黄疸,母乳性黄疸也是常见的类型之一。如果宝宝母乳喂养不足,也可能导致新生儿黄疸的出现。这是因为水分摄入不足,使得体内胆红素无法通过大便排出。面对这种情况,提高母乳喂养技能、增加喂养次数或添加配方奶粉,确保婴儿摄入充足的奶水,有助于缓解母乳性黄疸。
母婴血型不合适也是导致新生儿黄疸的一个重要原因。这种情况多发生在出生后2-3天,尤其是当母亲是O型血,而婴儿是A型或B型血时。除了黄疸,婴儿还可能出现贫血、肝脾肿大的症状。一旦确诊为新生儿溶血,必须立即进行蓝光治疗,否则可能引发胆红素脑病,甚至危及生命。
药物性黄疸也是不可忽视的原因之一。某些具有氧化作用的药物,如磺胺等,可能会导致病理性黄疸。如果孕妇在孕期擅自使用一些药物,也可能导致新生儿出生后黄疸加重。孕妇在孕期用药务必咨询专业医生。
除此之外,新生儿胆道闭锁也是一种严重的肝病,其特点是肝内外胆管进行性炎症和纤维梗阻,导致胆汁沉积和进行性肝纤维化。这种病症一般在出生后两周出现并逐渐加重,伴随肝肿大和大便颜色变化颜色逐渐变浅,甚至变成白色大便。
新生儿黄疸的原因多种多样,包括生理性、母乳性、母婴血型不合、药物性以及新生儿胆道闭锁等。父母和朋友们平时需要密切关注宝宝的变化,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