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高血压的发生与哪些因素有关系
关于妊娠高血压,这是一个许多孕妇及其家庭都关注的热点问题。究竟什么是妊娠高血压?为什么会在孕期出现这种状况?让我们深入探讨一下。
妊娠高血压,顾名思义,是指孕妇在怀孕期间出现的高血压症状。当血压的收缩压超过140或者舒张压超过90时,我们称之为妊娠高血压。尤其是在孕晚期,如果血压比早期升高超过30或舒张压超过15,那就更应该引起注意了。但请注意,要确诊高血压,需要在不同的时间点至少测量两次血压,并且间隔超过6小时。如果高血压伴随水肿或蛋白尿,或者两者都有,那么情况就更为严重,称之为子痫前期。如果再加上抽搐,就称为子痫。
那么,哪些人群更容易出现妊娠高血压呢?初产妇、家族中有妊娠高血压病史、怀有双胞胎或多胞胎以及葡萄胎的孕妇更容易患病。患有高血压、肾病或者胎性水肿的胎儿也可能增加患病风险。
妊娠高血压的主要病症是全身性血管痉挛,这会导致血液流量减少。其常见症状包括全身水肿、恶心、呕吐、头痛、视力模糊、上腹痛等。在严重的情况下,还可能出现血小板减少、凝血功能障碍,甚至胎儿生长迟缓或胎儿死亡。
对于妊娠高血压的预防和治疗,我们首先推荐的是预防。控制好饮食,避免摄入过咸或钠含量高的食物,如腌制品、罐装食品等。常见的降压药物有口服药物Aconite和Apresoline。住院的孕妇还会接受硫酸镁治疗以防止痉挛。但硫酸镁的治疗浓度必须严格控制,过低则无效,过高则可能产生一系列副作用,例如深肌腱反射消失、呼吸速率减缓、排尿量减少等。需要经常抽血检测镁离子浓度。
至于生产的方式,大部分情况下可以选择自然生产。但如果出现产程迟缓、胎儿呼吸困难或骨盆胎头不对称等情况,则需要剖腹产。值得注意的是,妊娠高血压对孕妇和胎儿都有潜在的巨大危险,其发病率约占妊娠的7%。早期诊断、控制血压、预防痉挛以及选择合适的时间进行胎儿生产显得尤为重要。
了解以上内容后,对于有家族史的高血压患者,在准备怀孕前一定要进行全面的相关检查,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妊娠高血压的发生。希望这些信息能对广大患者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