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坐敬亭山上榜(总共才二十字) 李白最短的三十首诗

生活百科 2023-01-17 20:57生活常识www.tangniaobingw.cn

方日排行为您整理了独坐敬亭山上榜(总共才二十字),分别有渡荆门送别、早发白帝城、月下独酌、乌夜啼、越中览古、江夏别宋之悌、金陵酒肆留别、赠汪伦、劳劳亭、九月十日即事,告诉您李白最短的三十首诗的详细景点,供您参考选择。

渡荆门送别

《渡荆门送别》是唐代大诗人李白青年时期在出蜀漫游的途中创作的律诗,但准确的创作时间有着三种,一说作于开元十二年(724),二说作于开元十三年(725),三说作于开元十四年(726)。但此诗由写远游点题始,继写沿途见闻和观感,后以思念作结。全诗意境高远,风格雄健,形象奇伟,想象瑰丽,以其卓越的绘景取胜,景象雄浑壮阔,表现了作者年少远游、倜傥不群的个性及浓浓的思乡之情。

早发白帝城

《早发白帝城》此诗作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三月。乾元元年(758),李白因坐永王李璘案,被流放夜郎。翌年春,行至白帝城的时候,忽然收到赦免的消息,诗人惊喜交加,随即乘舟东下江陵。是李白诗作中流传最广的名篇之一。此诗意在描摹自白帝至江陵一段长江水急流速、舟行若飞的情况。首句写白帝城之高;次句写江陵路遥,舟行迅速;三句以山影猿声烘托行舟飞进;四句写行舟轻如无物,点明水势如泻。全诗把诗人遇赦后愉快的心情和江山的壮丽多姿、顺水行舟的流畅轻快融为一体,运用夸张和奇想,写得流丽飘逸,惊世骇俗,又不假雕琢,随心所欲,自然天成。明人杨慎赞曰惊风雨而泣鬼神矣。

月下独酌

《月下独酌四首》又名《月下独酌》,《月下独酌四首》是唐代诗人李白的组诗作品。这四首诗写诗人在月夜花下独酌、无人亲近的冷落情景。诗意表明,诗人心中愁闷,遂以月为友,对酒当歌,及时行乐。组诗运用丰富的想象,表达出诗人由孤独到不孤独,再由不孤独到孤独的一种复杂感情。表面看来,诗人真能自得其乐,可是深处却有无限的凄凉。全诗笔触细腻,构思奇特,体现了诗人怀才不遇的寂寞和孤傲,在失意中依然旷达乐观、放浪形骸、狂荡不羁的豪放个性。这首诗约作于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时李白在长安,正处于官场失意之时。此诗题下,两宋本、缪本俱注长安二字,意谓这四首诗作于长安。当时李白政治理想不能实现,心情是孤寂苦闷的。但他面对黑暗现实,没有沉沦,没有同流合污,而是追求自由,向往光明,因有此作。

乌夜啼

《乌夜啼》是乐府旧题,《乐府诗集》卷四十七列于《清商曲辞西曲歌》,并引《古今乐录》云西曲歌有《鸟夜啼》。古辞多写男女离别相思之苦。而这首《乌夜啼》相传是李白在天宝初年到长安所作,此诗开头两句写景,描绘出一幅秋晚鸦归图;中间两句写人物身份、身世及所处环境;点明秦川女的愁思及其原因。全诗短短六句,既写景色烘托环境气氛,又描绘人物形象和心态,绘形绘声;既点明主题,又包含着许多言外之音,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意味深长。传说贺知章对这首诗相当欣赏,并以此为原因之一向唐玄宗推荐李白。

越中览古

《越中览古》是唐代大诗人李白于唐玄宗开元十四年(726年)李白游览越中(唐越州,治所在今浙江绍兴)时所作,所用来借喻的是春秋时期吴越两国争霸的历史事件。此诗首句点明题意,说明所怀古迹的具体内容;二、三两句分写战士还家、越王勾践还宫的情况;结句突然一转,说过去曾经存在过的一切如今所剩下的只是几只鹧鸪在飞。全诗通过昔时的繁盛和眼前的凄凉的对比,表现人事变化和盛衰无常的主题。

江夏别宋之悌

《江夏别宋之悌》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作品。此诗是开元二十年(734)李白在江夏(今湖北武汉武昌)与贬赴交趾(今越南河内)的宋之悌分别时所作。首联点明地点,说眼前江水与碧海相通,暗示宋之悌的贬所;颔联点题,写人在千里之外,而情义却在眼前杯酒之中;颈联上句点出了送别时晴朗的天气,下句写晚风中的猿啸声;尾联表现对友人的深挚感情。前三联写得豪逸洒脱,却已悲怆沉郁作结。全诗大开大合,跳跃跌宕,情调悲切,深切地表达了作者对宋之悌以垂暮之年远谪交趾的同情。

金陵酒肆留别

《金陵酒肆留别》此诗当作于唐玄宗开元十四年(726年)。李白在出蜀当年的秋天,往游金陵(今江苏南京),大约逗留了大半年时间。开元十四年春,诗人赴扬州,临行之际,朋友在酒店为他饯行,李白作此诗留别。全诗篇幅虽短,却情意深长。此诗由写春季胜景引出逸香之酒店,铺就其乐融融的赠别场景;随即写吴姬以酒酬客,表现吴地人民的豪爽好客;在觥筹交错中,主客相辞的动人场景跃然纸上,别意长于流水般的感叹水到渠成。全诗热情洋溢,反映了李白与金陵友人的深厚友谊及其豪放性格;流畅明快,自然天成,清新俊逸,情韵悠长,尤其结尾两句,兼用拟人、比喻、对比、反问等手法,构思新颖奇特,有强烈的感染力。

赠汪伦

《赠汪伦》此诗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三载(754年)或天宝十四载(755年),当时李白自秋浦往泾县(今属安徽)漫游。是唐代大诗人李白于泾县(今安徽皖南地区)游历桃花潭时写给当地好友汪伦的一首留别诗。此诗前两句描绘李白乘舟欲行时,汪伦踏歌赶来送行的情景,朴素自然地表达出汪伦对李白那种朴实、真诚的情感;后两句先用深千尺赞美桃花潭水的深湛,紧接不及两字笔锋一转,用衬托的手法,把无形的情谊化为有形的千尺潭水,生动形象地表达了汪伦对李白那份真挚深厚的友情。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想象丰富奇特,虽仅四句二十八字,却是李诗流传最广的佳作之一。

劳劳亭

《劳劳亭》是唐代大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五绝。此诗所作年代已难以确考,似为唐玄宗天宝八载(749年)李白漫游金陵时作。此诗并非写劳劳亭的春光,而是因地起意,借景抒情,以亭为题来表达人间的离别之苦。前两句以极其洗练的笔墨、高度概括的手法,破题点旨,将天下人间离别伤心情怀全都聚集到劳劳亭;后两句则转换视角,别出心裁,把本来无知无情的春风写得有知有情,使它与相别之人同具惜别、伤别之心,从而更进一步地烘托离别的伤情。全诗语言明快自然,风格清新俊逸,移情于景,托物言情,造意新巧,落想奇特,迂回曲折,蕴藉深婉。

九月十日即事

《九月十日即事》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诗。此诗当为李白在当涂(今属安徽)龙山登高时所作,时在唐代宗宝应元年秋重阳节后一日,作者已于前一日登过一次龙山,并作了首《九日龙山饮》。此次属于第二次登上龙山宴赏,故作者感叹菊花连续两天遭到采摘,联想到自己两入长安,都遭到政治上的重创,故而有此诗之言。此诗借菊花的遭遇,抒发作者对菊花的惋惜之情,实际上是借菊花联想自己遭馋出京流放夜郎的不幸。简单二十个字,不仅仅在惜花,而且在借花自惜。诗的前两句说重阳刚登高完毕,小重阳又再来饮酒赏菊;后两句感叹菊花命苦,遇到两次重阳,人遭两次重伤。全诗语言虽平淡,意蕴却深远。

Copyright@2015-2025 Www.tangniaobingw.cn糖尿病网版板所有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