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声慢上榜(风格凄婉有感染力) 李清照的十首经典诗词
方日排行为您整理了声声慢上榜(风格凄婉有感染力),分别有点绛唇·寂寞深闺、夏日绝句、武陵春、菩萨蛮·归鸿声断残云碧、浣溪沙·小院闲窗春己深、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好事近·风定落花深、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声声慢·寻寻觅觅、醉花阴,告诉您李清照的十首经典诗词的详细景点,供您参考选择。
点绛唇·寂寞深闺
《点绛唇闺思》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创作的一首闺怨词。此词是李清照的早期作品,创作地点在青州。据陈祖美《李清照简明年表》,此词大约作于重和元年(1118)至宣和二年(1120)期间。当时赵明诚或有外任,李清照独居青州,孤处深闺,盼夫早归而不得,因有此作。其中点绛唇是词牌名。此调因江淹《咏美人春游》诗中有白雪凝琼貌,明珠点绛唇句而取名。双调四十一字。上阕四句,下阕五句。此词上片写伤春之情,下片写伤别之情,刻画出一个爱情专注执着、情感真挚细腻的深闺思妇的形象。全词情词并胜,神韵悠然,层层深入地写出了让人肝肠寸断的千缕浓愁寂寞愁、伤春愁,伤别愁以及盼归愁。
夏日绝句
《夏日绝句》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靖康之变后,李清照之夫赵明诚出任建康知府。一天夜里,城中爆发叛乱,赵明诚不思平叛,反而临阵脱逃。南宋建炎三年三月,赵明诚罢守建康,与李清照具舟上芜湖,入姑孰,将卜居赣水上。四、五月间舟过乌江时,李清照有感于项羽的悲壮,创作此诗。,也有暗讽南宋王朝和自己丈夫之意。这是一首借古讽今、抒发悲愤之情的怀古诗。诗的前两句语出惊人,直抒胸臆,提出人生当作人杰,为国建功立业,报效朝廷,死也应该做鬼雄,方才不愧于顶天立地的好男儿。深深的爱国之情喷涌而出,震撼人心。两句,作者通过歌颂项羽的悲壮之举来讽刺南宋当权者不思进取、苟且偷生的无耻行径。全诗只有短短的二十个字,却连用三个典故,可谓字字珠玑,字里行间透出一股正气。
武陵春
武陵春,词牌名,双调小令,又名武林春花想容。相传是北宋词人毛滂所创,以毛滂词《武陵春风过冰檐环佩响》为正体,双调四十八字,上下阕各四句三平韵。另有两种变体。代表作有李清照《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此词借暮春之景,写出了词人内心深处的苦闷和忧愁,塑造了一个孤苦凄凉环境中流荡无依的才女形象。上片极言眼前暮春景物的不堪入目和心情的凄苦之极;下片则进一步表现其悲愁之深重,并以舴艋舟载不动愁的新颖艺术手法来表达悲愁之多。全词充满了物是人非事事休的痛苦和对故国故人的忧思,写得新颖奇巧,深沉哀婉,自然贴切,丝毫无矫揉造作之嫌,饶有特色。
菩萨蛮·归鸿声断残云碧
《菩萨蛮归鸿声断残云碧》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词作,其中菩萨蛮是原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双调,四十四字。此词当为李清照南渡之后的怀乡之作。靖康之变后,李清照与赵明诚的家乡青州府失陷,家藏十余屋的书画古器被焚,徽、钦二帝被俘,高宗在南京即位。赵明诚南下江宁任职,李清照随之南迁。随之赵明诚病故,给李清照极大的打击,特别是南渡以后国破家亡,满目惨淡使得她更感凄楚悲凉。此词以寻常词语抒写作者曲折多致的心绪变换。上片写黄昏后的室内外的景象,及永夜思念家乡的情景;下片写拂晓室内外的景象和女主人难以看到梅花的惆怅,不言愁而愁自见。全词语言精美,不假雕饰,意境幽远。
浣溪沙·小院闲窗春己深
《浣溪沙小院闲窗春色深》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创作的一首惜春词。浣溪沙是唐教坊曲名,因春秋时期人西施浣纱于若耶溪而得名,后用作词牌名,,又名浣溪纱小庭花等。此词双调四十二字,上片三句三平韵,下片三句两平韵。此词写身处闺阁的女主人公面对即将逝去的春色,无聊地拨弄着瑶琴,看远处云岫,听轻风细雨,觉梨花欲谢,不胜惋惜。全词上片主要描写环境,下片着重刻划景物,通过从室内到室外的景物描写,用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含蓄蕴藉的笔致,写出女主人公伤春怀人的悒怅情怀,表现了女主人公孑然独处的凄寂心境。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早期词作。根据陈祖美编的《李清照简明年表》,此词作于宋哲宗元符三年(1100年)前后。此词借宿酒醒后询问花事的描写,委婉地表达了作者怜花惜花的心情,充分体现出作者对大自然、对春天的热爱,也流露了内心的苦闷。全词篇幅虽短,但含蓄蕴藉,意味深长,以景衬情,委曲精工,轻灵新巧,对人物心理情绪的刻画栩栩如生,以对话推动词意发展,跌宕起伏,极尽传神之妙,显示出作者深厚的艺术功力。后人对此词评价甚高,尤其是绿肥红瘦一句,更为历代文人所激赏。这首《如梦令》,亦被称作天下称之的不朽名篇。
好事近·风定落花深
《好事近风定落花深》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词作。此词在《漱玉词》中不算很有名,很少有选本选录。其写作年代是前期还是后期,写作地点是汴京还是建康,学界并没有形成一致意见。此词写伤春与春情。上片写大风过后落花满地,与李清照早期词《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所写的情景相似,但感情更深邃,虽然是花事将了的正伤春时节;下片写灯绿、歌舞升平时光已成过去,青灯幽梦,催春之鸟一声啼鸣,由景伤情,更让人感伤。全词先写室外之景,后写室内景、室内人,景、物、声、情水乳交融,情感凄清哀怨,风格柔婉绮丽。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词作,一剪梅是词牌名。双调小令,六十字,有前后阕句句用叶韵者,而此词上下阕各三平韵,应为其变体。每句并用平收,声情低抑。此调词而又名玉簟秋。此词作于词人与丈夫赵明诚离别之后,先写清秋时节与爱人别后,独上兰舟以排遣愁怀,西楼望月恨雁来无书,再以两地相思之情如同花飘零、水流东那样出之自然来说明此情无由消除,寄寓着词人不忍离别的一腔深情,反映出初婚少妇沉溺于情海之中的纯洁心灵。全词不饰雕饰,明白如话,以女性特有的沉挚情感,丝毫不落俗套的表现方式,展示出一种婉约之美,格调清新,意境幽美,称得上是一首工致精巧的别情佳作。
声声慢·寻寻觅觅
《声声慢寻寻觅觅》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后期的作品,作于南渡以后,具体写作时间待考。多数学者认为是作者晚年时期的作品,也有人认为是作者中年时期所作。此词通过描写残秋所见、所闻、所感,抒发自己因国破家亡、天涯沦落而产生的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具有浓厚的时代色彩。作品在结构上打破了上下片的局限,一气贯注,着意渲染愁情,如泣如诉,感人至深。开头连下十四个叠字,形象地抒写了作者孤独的心情;下文点点滴滴又前后照应,表现了作者寂寞忧郁的情绪和动荡不安的心境。全词一字一泪,风格深沉凝重,哀婉凄苦,极富艺术感染力。
醉花阴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十八岁的李清照嫁给太学生赵明诚,婚后不久,丈夫便负笈远游,深闺寂寞,她深深思念着远行的丈夫所作,通过描述作者重阳节把酒赏菊的情景,烘托了一种凄凉寂寥的氛围,表达了作者思念丈夫的孤独与寂寞的心情。上片咏节令,写别愁;下片写赏菊情景。作者在自然景物的描写中,加入自己浓重的感情色彩,使客观环境和人物内心的情绪融和交织。尤其是结尾三句,用黄花比喻人的憔悴,以瘦暗示相思之深,含蓄深沉,言有尽而意无穷,历来广为传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