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面黄肌瘦”需要调理脾胃
孩子“面黄肌瘦”:脾胃调理是关键
人的营养源于脾胃的消化与吸收。胃主收纳,脾主运化,只有食物经过消化吸收,转化为营养物质供给全身,才能确保人的正常发育、面色红润。任何环节的失调都可能影响营养的吸收利用,长期如此,则可能导致“面黄肌瘦”。其病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饮食不节。小儿生长发育阶段,脾胃功能尚未健全。饮食无度、饥一顿饱一顿或过多零食,都可能影响脾胃功能,导致脾胃失调、虚弱,从而出现“面黄肌瘦”。
二、过食寒凉。小儿体质偏热,容易内生热气,喜食寒凉食物。过度食用寒凉食物,易损伤脾胃,导致脾胃虚寒、功能下降,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
三、药物刺激。短时间内大量服用药物,特别是消炎、镇痛的西药,如阿斯匹林、扑热息痛等,都可能刺激胃肠道,引起恶心、呕吐等症状,长期下去会影响营养吸收。
四、微量元素缺乏。缺锌可导致厌食症;缺钙则影响生长发育;缺铁则引发贫血、厌食等。这些都会导致营养物质吸收不足,造成小儿“面黄肌瘦”。
对于脾胃虚弱的小儿,夏季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为主,并适当摄入蛋白质和微量元素。家长可尝试给孩子食用五谷杂粮,如小米、玉米等,具有健脾和胃的作用。多吃豆类或豆制品,如黄豆、赤豆等,对恢复胃肠功能和开发智力都有帮助。
针对不同症状,中药也可以起到调理作用。比如脾胃运化不良型厌食、脾胃虚弱型以及胃阴不足型等,都有相应的中药方剂进行治疗。
保健按摩如按摩足三里穴和捏脊法也是很好的方法。足三里穴是全身性强壮穴,每日按摩5-10分钟,可增强消化系统功能。捏脊法则能健脾助消化、提高食欲、减少感冒。
家长要关注孩子的饮食起居,合理搭配营养,避免过度药物刺激,让孩子健康成长。面对孩子“面黄肌瘦”的问题,调理脾胃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