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年型粒单核细胞白血病是怎么引起的
病因探究与发病机制阐述以JMML为例
JMML,一种起源于多能造血干细胞的疾病,其复杂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引起了医学界的广泛关注。红系增生障碍、血小板数量及功能异常,以及淋巴细胞功能异常,都是JMML的典型表现。与成人类型的白血病有所不同,JMML在粒单系统表现出明显的异常增生,这在体外干细胞培养中得到了体现,如CFU-GM的形成。
染色体检查在JMML的研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尽管大部分患者的染色体检查正常,但也有部分患者显示出一些异常,如-7,8(8三体)或21(21三体)等。更有约6%~20%的患者出现单体7的异常情况。这些染色体的异常与JMML的发病机制有着密切关系,但目前尚不清楚其确切的相关性。
值得一提的是,JMML与多发性神经纤维瘤Ⅰ型(NF1)之间的联系。NF1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其患者发展为恶性髓系白血病的风险显著增加,包括粒单核白血病和急性髓系白血病。在JMML的患儿中,约15%伴有NF1,而有15%的患儿虽无NF1证据,却存在NF1基因突变。NF1基因位于17q21.2,编码信号蛋白神经纤维素。其细胞内基因丢失会导致Ras激活信号传导途径的异常,从而增加儿童发展为白血病的可能。
在分子生物学水平上,JMML中的Ras基因点突变引起了广泛关注。Ras基因是一种原癌基因,其突变是肿瘤发生的机制之一。在JMML的患儿中,Ras基因的突变和激活信号传导是异常克隆形成的关键环节。尽管有半数以上的JMML患者存在通过Ras或NF1突变激活Ras信号通道的证据,但仍有一部分患者的发病机制尚不确定。除了Ras途径的激活,p53基因也与JMML的发病有关。据报道,在JMML诊断时,NF1在疾病进展过程中会有特定的基因突变。
JMML作为一种多能造血干细胞疾病,其分子生物学异常与成人MPD有明显的区别。体外培养显示,JMML细胞对GM-CSF高度敏感,这种自发克隆生长的特性在其他类型的白血病中较为少见。这种自发生长现象对于JMML的诊断起着重要作用。在长期培养后,JMML的细胞保持单克隆的特性,而与之对比的PhCML细胞则形成多克隆。
JMML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涉及多个方面,包括染色体异常、基因突变、信号传导异常等。对其深入的研究有助于为白血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