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炎症性肠病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健康知识 2025-04-01 03:53健康知识www.tangniaobingw.cn

(一)炎症性肠病的病因

至今,炎症性肠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仍然是个谜。但多数专家普遍认为,这是一个由遗传、感染、精神、环境、饮食及黏膜局部免疫紊乱等多重因素交织引发的疾病。IBD的发病机制可能是某些遗传因子使得易感个体更容易受到病魔侵袭。在感染因子或肠内抗原的刺激下,黏膜相关淋巴组织被激活,进而增加T细胞反应,引发细胞因子网络的一系列激活,导致局部组织发炎,炎症不断放大并持续,最终造成肠壁损伤及相应的临床表现。

(二)炎症性肠病的发病机制

1. 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

大量证据表明IBD具有一定的遗传易感性。流行病学研究发现,IBD患者的亲属发病率高于普通人群。单卵双生子的研究也显示,IBD在家族中有明显的聚集现象,这与遗传密切相关。但IBD的遗传并不符合简单的孟德尔遗传规律。除了遗传因素,环境因素也在IBD的发病中起到重要作用。不同地理区域的发病率和患病率存在明显差异。亚洲移民及其后裔的调查显示,移民后代的IBD易感性增加,进一步提示环境因素的重要性。

2. 免疫因素

炎症性肠道疾病的自身免疫反应过程涉及到肠上皮细胞的蛋白质与侵犯肠壁的病原体之间的共同抗原。经过病原体的反复感染后,肠粘膜会诱导抗体、免疫复合体、免疫淋巴细胞等免疫细胞的激活,释放各种细胞因子和血管活性物质,从而加重炎症反应。肠粘膜淋巴细胞对肠上皮细胞具有细胞毒性作用,淋巴细胞、浆细胞和肥大细胞在炎症性病变中会增加。临床上,除了肠道症状外,还可能出现肠外表现,这是一种系统性疾病。

3. 感染因素

虽然一直有人认为某些感染因素是IBD的触发因子,但目前尚未有明确证据支持。近年来,有一种观点越来越被接受,即微生物在IBD的发病中起到重要作用,特别是CD可能是由正常菌群的异常免疫反应引起的。

4. 其他因素

精神压力、焦虑和周围环境可能诱发或加重儿童病情。部分婴儿对牛奶也会产生结肠炎症反应。

(三)病理变化

炎症性肠病的病变范围大多局限于左半结肠和直肠,其中直肠最为常见。病变范围一般不超过20cm。肉眼观察,结肠粘膜可能出现充血、水肿、颗粒不均匀等现象。随着炎症的加重,可能出现溃疡、假息肉等。结肠粘膜在显微镜下发生非特异性炎症性变化。病变主要集中在粘膜和粘膜下层,导致广泛侵蚀和溃疡。缓解期虽然症状减轻,但仍可能残留假息肉等病变。

上一篇:关注孩子的饮食习惯,避免铅中毒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2015-2025 Www.tangniaobingw.cn糖尿病网版板所有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