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性失眠怎么办白天吃药缓解情绪
失眠,这是一种让人难以承受的痛苦。有的人夜晚辗转难眠,有的人则在午夜时分突然醒来,再也无法入眠。长期下来,失眠的困扰让人们对夜晚产生了深深的恐惧,每每到了睡觉的时间,便感到紧张不安,害怕自己又将经历一个无眠之夜。这种恐惧往往事与愿违,越是害怕睡不着,就越是难以入眠,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有一位失眠患者,她的声音低沉而无力。由于夜晚的失眠,她白天总是精神恍惚,脑袋上仿佛压着一个沉重的负担,额头紧绷。每当夜幕降临,她便开始陷入焦虑,担心自己又一次会失眠。当她躺到床上,她的思绪便开始“疾驰”,无法停止。即使偶尔因为疲惫而勉强入睡,也很容易醒来,梦中也充满了纷扰。她曾尝试服用,起初还有些效果,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药物的作用逐渐减弱。
经过数周的复诊和治疗,患者的精神状况有了显著改善。她兴奋地分享说,经过一段时间的药物调理,她的睡眠已经有了明显的改善。医生根据她的病情,建议她停止服用睡前药物,继续服用白天的治疗药物。如果情况持续好转,甚至可以逐渐停止白天的药物。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感到困惑,患者明明是晚上失眠,为何医生却让她在白天服药呢?原因在于,患者的失眠在很大程度上与焦虑情绪有关,白天服用的药物正是为了治疗这种焦虑。由于焦虑这种心理疾病容易复发,所以需要一段时间的维持治疗,才能逐渐停药。
失眠的原因多种多样,而在门诊中,合并焦虑或抑郁症状的失眠患者十分常见。长期失眠会导致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而这些负面情绪又会反过来加重失眠症状。如果在治疗失眠时,忽视了对焦虑或抑郁情绪的干预,那么治疗效果必然会大打折扣。
那么,作为患者,如何判断自己的失眠是否与焦虑、抑郁情绪有关呢?通常,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明显的特征来进行初步判断。例如,广泛焦虑障碍的患者会对很多事情感到担心,并认为自己的担心无法控制。他们常常担心自己或亲人的健康状况,异常担忧自己的经济状况或工作能力,并经常感到不安或兴奋,同时伴有肌肉紧张和失眠。而创伤后应激障碍则发生在遭遇重大压力后,包括生命安全受到威胁、身心遭受严重创伤等。抑郁的主要表现则是长期处于极其低落的情感状态中,对以前感兴趣的活动失去兴趣,常有强烈的罪恶感、懊悔感、无助感、绝望感和自暴自弃。了解这些特征,有助于患者在就诊时更好地描述自己的情况,少走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