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蛔虫如何预防
蛔虫感染是儿童常见的肠道寄生虫病,对儿童健康产生严重影响。它会影响孩子的食欲和肠道消化吸收功能,不仅阻碍生长发育,还可能引发更多并发症,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我们不能将蛔虫视为小问题,必须采取积极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蛔虫的成虫大多寄生在人体肠道内,其卵通过大便排出。当食物或手被卵污染后,口感感染就会促进蛔虫的产生。一旦卵在肠道内发育成成虫,就会引起一系列症状,如腹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轻度腹泻或便秘等。
腹痛的程度虽然不是很严重,但会反复发作,且持续时间不确定。这种疼痛通常是阵发性的,发生在脐带周围或脐带上方。有趣的是,有时在饥饿状态下,儿童的腹痛更为明显。
除了上述症状,一些患有肠道蛔虫的儿童还可能出现精神和神经症状。如情绪低落或兴奋、头痛、易怒、睡眠不佳、磨牙、易受惊吓等。这些症状可能是由蛔虫的代谢物或崩解物被吸收到血液中引起的。严重的肠道蛔虫感染还可能引发营养不良、贫血、发育迟缓和智力发育不良等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蛔虫有游走钻孔的习性。在肠道内蛔虫过多或孩子发高烧、消化不良、驱虫不当时,可能会引发蛔虫肠梗阻、胆道蛔虫、蛔虫阑尾炎、腹膜炎、蛔虫肝脓肿等疾病。
令人惊讶的是,蛔虫从孩子的鼻子里钻出来的情况并不罕见。而对于有特殊过敏体质的儿童,患有蛔虫还可能会引发反复荨麻疹、皮肤瘙痒、面部水肿等全身过敏症状。
诊断蛔虫最可靠的依据是孩子有呕吐或排虫史。如果孩子经常有轻微的脐周腹痛,伴有消瘦和食欲不振;或者孩子有一些不良习惯,如喜欢吃土块、炉渣等,就应该高度怀疑是否有蛔虫感染。即使在粪便中未发现虫卵,也不能排除蛔虫感染的可能性。因为有时体内只有雄性或不成熟的雌性蛔虫,粪便中就不会有虫卵。
需要注意的是,人们常常认为蛔虫患儿面部可见白斑、指甲有白斑、巩膜有蓝色或紫棕色斑等是蛔虫的独特表现,但这并不能作为诊断的依据。经过科学调查研究,这些所谓的“特征”并不能确切地证明孩子感染了蛔虫。在诊断蛔虫感染时,我们需要结合多种症状和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