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肝囊肿应该做哪些检查
先天性肝囊肿的无并发症状态,即便囊肿体积庞大,一般也不会对肝功能造成影响。实验室的常规检测结果往往呈现阴性。如果囊肿出现合并症,患者的肝功能指标可能会出现异常,比如肝胆红素、转氨酶、碱性磷酸酶以及转肽酶的升高。在囊肿伴有感染的情况下,血白细胞计数及其分类也会相应升高。
对于肝囊肿的诊断,多种影像技术均具有重要价值。
1. X腹部平片能够揭示囊壁钙化,呈现弧形或全囊钙化现象。气腹造影有时可观察到肝表面有局限性的光滑突出块。当囊肿压迫胃肠道时,钡餐造影可见胃肠道位移。动脉造影则能显示动脉分支绕囊肿呈球形移动,实质期边缘清晰。虽然X线检查对肝囊肿具有一定的诊断意义,但其特异性不够强,通常不作为首选诊断方法。
2. B超检查则能在肝内发现圆形或椭圆形的无回声区,这些区域分布在肝实质中。囊壁呈现薄光带回声,与周围组织界限分明。对于多室性的囊肿,可能出现单间隔光带,厚度不一。B超诊断容易,准确性及特异性高,便于随访,并且有助于识别肝外腹腔囊肿。肾脏B超更是作为常规检查项目。
3. CT扫描在显示先天性肝囊肿方面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典型的囊肿在CT上表现为边缘光滑、圆形或椭圆形的低密度阴影,CT值与水相似或略高于水。当囊肿靠近肝包膜或相邻时,可以显示非常薄的囊壁。通过静脉注射造影剂后,囊腔内无增强性能。如果CT发现肝囊肿,特别是多囊性病变,应常规扫描双肾、脾、胰。若也发现多发囊肿,可作为APLD的辅助诊断依据。
4. 核素显像中的198Au、131I肝脏扫描能够判断肝脏是否有占位病变,有助于区分囊肿在肝脏内的具体位置,表现为圆形或大放射性缺损或稀疏,对囊肿的定位诊断有帮助。
5. MRI对肝囊肿的诊断敏感性高于CT,能够显示出1cm大小的囊肿,并能区分囊性扩张的胆管。但MRI在区分肝囊肿和海绵状血管瘤时存在一定的困难。对于先天性肝囊肿的诊断,需要结合多种影像技术,以便更准确地评估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