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中毒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健康知识 2025-03-20 10:12健康知识www.tangniaobingw.cn

有机磷农药的入侵途径与中毒机制

有机磷农药可通过人体的消化道、呼吸道及完好的皮肤和黏膜进入体内。职业农药中毒中,多数情况是由皮肤污染引发的。吸收的有机磷农药会分布到各个器官,其中肝脏含量最高,而大脑中的含量则取决于农药穿越血脑屏障的能力。

这些农药在体内首先经过生物转化,主要包括氧化和水解。氧化过程可能会增强毒性,例如硫磷在肝滑面内质网的混合功能氧化酶作用下发生氧化。而水解过程则有助于降低毒性,如硫磷被磷酸酯酶水解失效。接下来,一些代谢物会与葡萄糖醛酸或硫酸结合后排出;一些水解产物则直接排出,如硝基酚或硝基甲酚,无需结合反应。

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核心机制在于它们抑制了胆碱酯酶的活性。有机磷与胆碱酯酶结合,形成磷酰胆碱酯酶,使得胆碱酯酶失去催化乙酰胆碱水解的作用。积聚的乙酰胆碱产生两种神经作用:

首先是毒蘑菇碱样作用。乙酰胆碱与毒蘑菇碱受体结合,引发副交感神经末梢兴奋,表现为心脏活动受抑制、支气管和胃肠壁收缩、瞳孔插约肌和睫状肌收缩,以及呼吸道和消化道腺体分泌增加。

其次是烟碱样效应。乙酰胆碱在交感和副交感神经节的突触后膜以及神经肌肉接头的终极后膜上的烟碱受体结合,导致节后神经元和骨骼肌神经先兴奋后抑制,类似于烟碱的效果。

对于中枢神经系统,乙酰胆碱的积聚会破坏兴奋和抑制的平衡,导致中枢神经调节功能障碍。大量积累时,主要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可能引发昏迷等症状。

值得注意的是,有机磷与胆碱酯酶结合形成的磷酰胆碱酯酶存在两种形式。一种组合形式不稳定,如硫磷、内吸磷、甲混磷等,部分可经水解恢复活性;而另一种形式则完全稳定,如三甲苯磷、、敌敌畏、溴磷、等,使抑制的胆碱酯酶无法再复能,甚至可以说胆碱酯酶因此“老化”。这种无法复能的胆碱酯酶抑制,还会引发周围神经和脊髓长束轴索变性等迟发性影响。

上一篇:癫痫患者日常饮食禁忌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2015-2025 Www.tangniaobingw.cn糖尿病网版板所有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