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脑膜炎方法有哪些
预防脑膜炎,护航青少年健康之路
青少年是人生的绚烂季节,有一种疾病却对这片绚烂的土地虎视眈眈,那就是脑膜炎。年龄越小,越容易遭受其侵袭。脑膜炎双球菌引发的化脓性炎症,具有强烈的传染性,若未能及时发现,患者的自由活动无疑会给周围健康的人带来潜在威胁。深入了解疾病,尤其是其预防方法,尤为重要。
流脑,即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常在冬春季节迎来高发期,15岁以下的儿童尤为易感,其中2岁左右婴儿的发病率较高。在疾病发展的早期阶段,流脑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如咽痛、鼻塞、流涕、咳嗽以及轻微发热等,这些症状与感冒相似,容易让人掉以轻心。
当细菌侵入血液并繁殖时,就会进入败血症阶段。患者会持续高烧、皮肤呈现灰色、情绪抑郁、臀部、肩膀等部位出现出血性皮疹。严重的出血性皮疹可能迅速扩散至全身,导致组织坏死。若病情进一步发展,就会进入脑膜炎阶段,患者会出现严重的头痛、呕吐、抽搐以及颈部强直等异常症状。
对于大多数儿童而言,经过积极的磺胺和青霉素抗感染以及对症治疗后,可在一周内恢复。少数严重患者可能继发硬膜积液、脑积水等疾病。对于那些病情严重、昏迷时间长、皮肤出血点广泛、反复抽搐的儿童,往往危及生命或留下脑瘫等后遗症。
预防流脑至关重要。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清洁,经常开窗通风或使用空气清洁剂,定期晒床上用品,这些措施可以消灭环境中的病原体。由于脑膜炎双球菌对干燥、湿热、寒冷和一般的消毒剂非常敏感,所以在小于37°C或高于50°C的环境下容易死亡。
在流行季节,尽量避免带孩子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以免增加感染机会。一旦发现孩子出现高烧、出血点或头痛、呕吐、抽搐等症状,应立即送往医院。及时隔离患者,对与流脑患者密切接触的人群及时给予正确的磺胺类药物和预防性药物。儿童应及时接种疫苗,这也是预防流脑的重要措施。
提醒每一位脑膜炎患者,患病后需要严格限制日常活动,因为疾病具有传染性。为了他人的健康,也为了自己的康复之路,请接受正规治疗。愿每一位脑膜炎患者早日康复,重新拥抱生活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