佝偻病有哪些常见的临床表现
儿童成长过程中的营养补给至关重要,任何营养的缺失都可能引发发育障碍。尤其值得关注的是维生素D的摄取,缺乏它可能会引发佝偻病。那么,佝偻病究竟有哪些临床表现呢?下面为您详细解读。
维生素D缺乏引发的佝偻病,其临床表现涵盖了骨骼变化、肌肉松弛以及精神神经症状。重症患者甚至可能影响到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和免疫系统,对儿童的智力发展也可能造成阻碍。整个病程可分为早期、激期、恢复期和后遗症期,其中早期、激期和恢复期统称为活动期。
1. 初期:
这一时期主要在3个月左右的儿童中较为常见。主要症状为精神和神经方面的表现,如睡眠不安、易哭闹、多汗等。出汗后,因头皮痒,儿童会用枕头摩擦,形成枕秃。
2. 激期:
除了初期的症状外,此阶段的儿童主要表现为骨骼变化和运动功能发育迟缓。例如,按压其枕骨和顶骨,会有颅骨软化、按压后松弛并弹回的现象,这被称为“乒乓球症”。头部可能呈方形,前囟门扩大并延迟闭合。严重时,前囟门在18个月内都无法闭合。两侧肋软骨交界处可能如珠子般膨胀,胸骨中部可能向前突出形成鸡胸,或下沉成漏斗胸。可能出现肋外翻、脊柱后突和侧突等现象。对于已经能站立和行走的儿童,腿部可能出现向内或向外弯曲的畸形,即“O型”或“X型”腿。还有肌肉韧带松弛、无力,腹部膨胀,肢体活动无力等表现。牙齿生长也可能受到影响,如牙齿生长较晚、排列不齐、易龋齿等。大脑皮层功能也可能出现异常,条件反射形成缓慢,可能出现表情淡漠、语言发育迟缓、免疫力低下等症状,容易并发感染。
3. 恢复期:
经过适当的治疗,各种临床表现消失,肌张力恢复,血液生化变化和X线性能也恢复正常。
4. 后遗症期:
对于3岁以上的儿童,临床症状在治疗或自然恢复后消失,但可能留下不同部位、不同程度的骨畸形。
儿童佝偻病的程度不同,其临床症状也有所不同。早期佝偻病主要表现为精神症状,随着病情的进展,会出现肌肉无力和骨骼变化。虽然佝偻病患者一般预后良好,但部分重症患者可能会留下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希望这篇文章能帮助您更好地了解和识别佝偻病的症状,从而及时为孩子提供适当的医疗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