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基因检测前 先了解为什么
在搜索引擎输入「基因检测」,立刻会出现许多生技公司、健检中心的名字,跟随着「掌握治疗先机」、「有效预防」等等字样。
健康检查时,更可能被询问对做「癌症基因检测」,甚至「全基因图谱检测」有没有兴趣。
这几年,「基因检测」愈来愈风行,全需自费检查,收费从几千到上万都有。
不只用在结婚、怀孕前,了解双方是否有遗传性疾病,现在还有癌症基因检测、糖尿病、过敏基因检测,甚至肥胖、秃头基因检测等等。
,五月底《时代杂志》却引用《美国人类遗传学杂志》(The American Journal of Human Genetics)中的研究指出,针对乳癌、第二型糖尿病以及类风湿性关节炎,将基因的因素纳入后,似乎无法提高医师对这些疾病的预测率。纳入基因一起评估,和只衡量如家族史、生活方式与行为等,预测结果相差不远。
基因检测对健康,到底有没有帮助?该如何看待市面上许多的基因检查与项目?又该如何判定自己需不需要做基因检测?
知道疾病后 可以做什么
国泰医院病理暨检验医学部主任曾嵚元指出,目前已知的人类遗传疾病有一万多种,其中已知约有一千七百种,是肇因于特定的基因突变。
「知道基因,就可以检测,」曾嵚元说。
台大医院基因医学部、细胞暨分子遗传研究室主持人苏怡宁也说,某些疾病的基因检测,可协助做「确诊式」的诊断,因为疾病与基因突变的关系非常紧密。例如玻璃娃娃、海洋性贫血、血友病等。
癌症中,乳癌也是基因与疾病发生关联性较高的。曾嵚元指出,若病人检测到BRCA1突变的存在,医师能预测她在七十岁时会有七○%的机会,罹患乳癌。
,有些疾病则是「多因子疾病」,如肥胖和糖尿病等,基因和疾病有关,却不是直接的因果关系,预测效果就不见得很好。
「基因只是其中一个角色,不会因为有这基因就得到某种病,」苏怡宁说。
有些身体特征,如秃头、高矮等,也有人做基因多态性分析,预测出现的机率。
除了「预测」,近年新兴的「药物基因体学」,是用基因检测,来检测病患对某药物的反应。
苏怡宁指出,如拥有EGFR基因突变的肺癌患者,比较适合使用标靶治疗。
在了解基因和疾病关连性后,还要了解「知道了,可以做什么」。
「不管有没有病,做了基因咨询,要知道结果代表的意义,做之前就要知道,才决定应该做还是不该做,」曾嵚元说。
他指出,以乳癌来说,如果病患检测后的确拥有乳癌基因突变,她可能有三种后续选择更密切的追踪、预防性投药、或切除乳腺。
但在某些疾病,即使很清楚知道哪些基因造成疾病,却没有预防、甚至治疗的方法。
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目前没有预防方法,而如小脑萎缩症,甚至没有治疗方法。
「知道对健康没有任何改变,就要回过来想,意义在哪里,」苏怡宁提醒。
医学发展走得比法令快
专家们提醒,决定要不要做基因检测前,一定要有完整咨询,了解这个检测的强度、预测性如何、及结果可以代表的意义,后续能做的事,医师也该充分告知,并尊重病人选择的自由。
正因基因检测牵涉事前咨询、事后解读的专业,一定要找专业医师,且是受过分子医学相关训练的。
特别要注意的是,基因检测的医学发展,走得要比法令还快。目前,卫生署对于基因检测还没有很好的规范,有许多生技公司还是由经济部管辖,而不是卫生署,也不是由医师在执行检查,更不见得有好的事前咨询与解读。
曾嵚元也提醒,除了观察医师,也可以观察检查者是拥有自家实验室,还是完全转包出去?他指出,尽管不可能所有实验室都拥有所有的昂贵仪器,但至少要拥有自己的分析与解读能力。
该文章《做基因检测前 先了解为什么》由网友『错过时辰;』投递本站,如果您觉得该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和站长联系处理!另:该文内容未经本站核实,仅供参考,请读者自行研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