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重义 推动脑中风预防的硬汉
在台湾,平均每小时有一.五人死于中风,高居十大死因第二名,且病患残废率是成人疾病第一位,造成许多个人与家庭的痛苦。
未来,情况可能不同。
脑中风中,两成是出血性、八成是缺血性。缺血性脑中风的病人若能在黄金三小时内使用血栓溶解剂,病情状况比没有使用药物的,恢复状况相对要好三成。
为掌握这黄金三小时的契机,台湾预计希望在十二月底公布第一波能提供基本血栓溶剂治疗、合格中风中心的名单。未来,救护车和出租车就能根据这份名单将病患送到有能力救治的医院,限时抢救,改善过去在台湾,平均要十四小时后才能到达急诊或医院的纪录。
要完成这样的机制,需要跨医院大串联、跨平台的大集成,十分困难。
台湾脑中风学会在过去一年多,努力串联起国内三十八家医院,完成一万七千多笔的中风病患登录,建立本土性的基础数据和中风治疗准则,也借此找到新药和基因治疗的新方向。
在这基础上,登高一呼,集成平台的灵魂人物,就是台湾脑中风学会理事长、台北医学大学校长许重义。
酷爱挑战的脑中风权威
个子不高、说话缓慢和煦的许重义,乍看似乎只是位儒雅的学者。但他为何能打破各医院的门户藩篱,让台湾中风治疗往前跨步?
旅美三十余年的许重义是知名的脑神经科权威。
他过去服务的华盛顿大学,在全美医学院中排名第三,仅次于哈佛和约翰.霍普金斯。在华盛顿大学担任脑神经科教授期间,许重义还创立了脑中风中心,在脑中风方面的研究成果,更让他列名世界名人录。
他在圣路易的实验室一直都会收台湾过去的学生。台大医院脑中风中心主任叶炳强、前恩主公医院院长陈献宗,还有前慈济医学院院长赖明亮,都是他的学生。
这层关系和辈份,让他容易登高一呼,召集大家共襄盛举。
「他是大家都认可的领袖,能协调大家,维系运作,」共同参与中风登录中心建置的台湾流行病学学会理事长邱弘毅说。,他看似和煦的外表下,其实有副硬骨子,有着爱挑战困难,完成别人不做的事的意志力和高理想性。
每天早上,如果天气许可,已经六十三岁的他总会骑着脚踏车上班。穿过人潮拥挤的吴兴市场时,他要自己尽量脚不着地的骑完全程目的是训练自己的平衡,也是刻意要面对挑战。
敢于接受逆境的勇气
五年前,许重义被当时担任北医董事长的中研院院士吴成文邀请回国担任北医校长。遴选之际,有反对台大毕业的他接任校长的北医校友,寄来限时挂号信,写着「请你不要来北医。如果你来的话,我们不敢保证北医不会出大纰漏,」吴成文回忆,校友甚至到当时位在内湖的国家卫生研究院举牌抗议。
人还在美国的许重义,看了总务长寄来的北医财务报表,里面写着北医校长一任三年,预估每年都要亏损三亿。
「但那时候他只跟我说,我答应过你要回来。只要你要我回来,我就会回来,」吴成文顿了一下说。「他很有guts(胆识)。」
让许重义点头的理由,就是想接受挑战。他总认为,在逆境成长,才最能激发潜在的能力。
这种总是敢于接受挑战的勇气,是以雷厉风行的执行力当作基础。
执着推动中风登录系统
目标导向的他意志力坚强,对于该做的事情,想达成的目标,往往以坚强近乎固执的态度突围。
去年五月许重义在台湾脑中风学会开始推行中风登录系统时,一开始只选了四家医院做先导模块,再一步步的扩大。他带着邱弘毅跑遍台湾,常常两、三天待在南部的时间里,就要跑上七、 八家医院。一年多来,参加登录的医院,就从四家进展到三十八家。
坚持果断,推动改革
这种「硬汉」的态度也可以从他在北医推动变革的态度上看出来。
他积极引进国外大学的做法,遇到阻力和不同的声音时,只要他相信是对的、该实现的,一定坚持下去。
例如,董事会曾经要求他调涨学杂费。但他坚持「学生是头家」,国外好的私立大学,学杂费占营收的比例都很低。他认为,学杂费只是学生修课程的费用,学杂费占学校总收入愈少,表示学校办得愈好。
他试算出,就算北医调涨了学杂费,也只会多出三千万。他说服董事会,透过募款、开源节流,北医可以不用调学杂费,也有这笔钱,守住了不调涨学杂费的承诺。现在学杂费占整体收入的比例,和许多非医学院私校,学杂费占学校收入的比例动辄六、 七○%相比,低了许多。
像这样,对许多事情坚持果断的他,有人认为过份固执,甚至是独裁、自以为是。
没有向前冲,就没有进一步
但他却认为,做任何事就像打美式足球,抱着球往前冲,有时候往前冲三步,会被推回来两步,只前进了一步。
「但假如没有向前冲三步,也就不会有那进一步的可能,」许重义笑说,「所以碰到会把你推回来的力量,还是要去冲。」
明年一月底,他即将离开北医。下一步往哪儿走,他还没有想好。但可以确定的是,这位医界大老不会回美国,而会带着一手创立起的中风登录与本土研究,继续以拚战不妥协的做事方式,把台湾的中风预防与治疗推向更前缘。
该文章《许重义 推动脑中风预防的硬汉》由网友『风烛悴月』投递本站,如果您觉得该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和站长联系处理!另:该文内容未经本站核实,仅供参考,请读者自行研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