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酮饮食与阿金饮食到底有何不同?
健康知识 2023-05-28 21:31健康知识www.tangniaobingw.cn
专家声明
典型阿金饮食法的蛋白质含量,与我们在进行生酮饮食白老鼠实验的量并不相同,事实上,阿金饮食的蛋白质含量会造成肥胖。根据白老鼠实验的结果,阿金饮食并非真正的生酮饮食。
─查尔斯.莫伯斯
在营养学上,生酮饮食并非什么新发现,这都要感谢已故的罗伯特.阿金医师。他将低碳水化合物、高脂肪的燃脂饮食方式与产生酮体集成之后加以推广。
阿金医师在一九七○年代开始推广酮症时,测量酮体数值的方式还很原始。但由于近年来日新月异的科技,我们已经可以将酮体值量化,以确保生酮饮食所产生的酮体值能够对人体有益。
如果你曾经采取阿金式的低碳水化合物饮食,或许就能明白处在酮症状态中有多么重要,能让你原本以碳水化合物为主要燃料的身体,改以脂肪(饮食中与体内原本保存的脂肪)与酮体作为主要燃料。阿金博士畅销书中提到的关键概念,实在是走在时代的尖端。尽管他的书大受好评,但K代表的酮体一词,却成了禁忌的词汇,因为许多人将这个词与糖尿病的酮酸中毒混为一谈(正如第一章中所提及的内容)。
尽管阿金医师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说明酮症与酮酸中毒的不同,但这个词汇的污名却仍然无法获得平反,这也是为何推广阿金饮食者多半着重在限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取量,而较少着墨于酮症上。
专家声明
我们并不会替个别病人拟定正式的宏量营养素比例。阿金医师明白二十公克的碳水化合物中的组成成分,以及他想改善计划的次序。我们会在改善碳水化合物摄取量的,观察呼吸与尿液中酮体数值的变化。,计量数值的改善,以及患者呈现的症状,也是新陈代谢改善的重要指针。
─贾桂琳.艾伯斯坦
这也是我认为「营养性酮化」比具体适应酮体或适应脂肪,更适合用来描述采用高脂肪、适量蛋白质、低碳水化合物饮食让身体改变的概念,这样能够让大家不再害怕糖尿病的酮酸中毒,而聚焦于如何透过营养控制酮症。
由于低碳水化合物研究者史蒂芬.菲尼(Stephen Phinney)博士与杰夫.沃雷克(Jeff Volek)博士的一系列著作,近年来低碳水化合物饮食圈都已相当熟悉「营养性酮化」这个词汇。他们在二○一○年纽约时报出版社的畅销书《新阿金饮食法献给全新的你》(与本书共同作者艾瑞克.魏斯特曼医师合著)中,使用这个词汇。菲尼与沃雷克在后续几本书中继续使用与定义这个词汇,包括《低碳水化合物的科学与艺术》、《低碳水化合物性能的科学与艺术》等书在内。这种对营养性酮化的定义,是在我们不说「低碳水化合物饮食」,而改说「低碳水化合物生活」之后最棒的改变了。
,虽然阿金医师讨论了酮症,以及酮症在改善健康中扮演的角色,却没有提出任何具体且务实的实施方式。,处于酮症当中对你的健康有许多好处,所以你必须了解这点。
若要真正获得营养性酮化带来的好处,你必须找到适合你的宏量营养素组合(这正是本书第三章至第五章中所要讨论的内容)。阿金医师让大家注意到酮症的好处,这点功不可没。现在我们站在他这位巨人的肩膀上,将他的想法发扬光大,帮助大家厘清如何能够产生有益健康的酮体数量。
生酮饮食并非一体适用于所有人身上,因为我们对碳水化合物的耐受程度因人而异,而耐受度则是公式中的一部分,这点你稍后就会明白。
专家声明
以下的公式大致上相同忽略饮食当中摄取的糖分与淀粉,适量的蛋白质摄取量为每餐不超过五十七至八十五公克,尽可能摄取不同来源的天然脂肪,以达到重要的脂肪酸需求量与基本的饱足感。我也会随意摄取富含纤维质的蔬菜,以获取植物营养素以及抗氧化成分。这些蔬菜可以生吃、煮过、酦酵过,或是打成不加糖的蔬菜汁饮用。强调,这些都必须符合每个人个别的需求与耐受度,谨慎监控血液中酮体的数值,以达到持续的效果。
─诺菈.杰得高达斯
那么,真正的生酮饮食和阿金医师推广的低碳水化合物、高脂肪饮食最大的差异为何?其实只有微妙的差异,但却是很重要的差别。
营养性酮化,也就是身体燃烧脂肪产生酮体以获得能量的状态,唯有透过低碳水化合物、适量蛋白质、高脂肪的饮食才能达到。阿金式的低碳水化合物饮食有可能达到这样的标准,但也可能达不到,因为它注重的是限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取量。
唯一能够辨别阿金饮食是否能够达到酮症状态的方式,就是检验酮体的数值,而标准的方式就是检验血酮的含量。
,传统上用来测量酮症的方式,却是用试纸检验尿液中的含酮量。如果尿液中含有酮体(精确来说,是乙酰乙酸,亦即尿液中的酮体),那么试纸就会变成粉红色或紫色。,菲尼和沃雷克在《低碳水化合物性能的科学与艺术》中却认为血酮(β-羟基丁酸)值更适合作为衡量体内含酮量的指针,最佳的数值应在○?五至三?○毫莫耳间。我们会在第六章中详细讨论这点,但现在由于检验的技术相当进步,我们已经能够精确判断采用阿金饮食者是否达到营养性酮化的状态。
专家声明
唯有透过检验β-羟基丁酸的值,才能得知你是否达到酮症的状态。即使血液中酮体含量够高,仍然需要进行些许的调整。一段时间后,只要达到酮症的状态,就不需要一直测量血酮的值,除非你改变了饮食习惯,或是有其他如运动或旅行等压力因素的介入,才需要测量。
─席山.亚兰
虽然不需要进行任何检验就能够体验酮症的好处,但此时你只能猜测自己是否真的进入了酮症状态。低碳水化合物的饮食是重要的第一步,但要成为真正的生酮饮食者,这么做还不够。我们在之后的几章当中,会深入探讨这个问题。
专家声明
我并未发现长期处在营养性酮化状态中有什么不良后果。
─杰伊.沃特曼
生酮饮食的重要观念
*最早推广生酮饮食的人是已故的罗伯特.阿金医师。
*低碳水化合物的阿金饮食与生酮饮食只有微妙的差异。
*改变描述酮症的方式,能够减少大众对这个词汇的恐惧。
*阿金饮食并未提出增加酮体量的具体方式。
*达到酮症状态的要件因人而异。
*阿金式的低碳水化合物饮食有可能产生足够的酮体,但也可能无法产生足够的酮体。
*在没有测量酮体数值的状况下,采用低碳水化合物、高脂肪的饮食,仅是一种猜测的游戏而已。 该文章《生酮饮食与阿金饮食到底有何不同?》由网友『温度声线』投递本站,如果您觉得该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和站长联系处理!另:该文内容未经本站核实,仅供参考,请读者自行研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