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中国菜」,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经典菜单

健康知识 2023-05-28 20:02健康知识www.tangniaobingw.cn
提到「中国菜」,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经典菜单

1994年8月,我为了进行一项调查,相隔九年半回到了故乡上海。同行的有几位是日本人。作为半个地陪,我自以为不仅是采访活动,交通动线的引导、介绍故乡知名餐厅或菜肴等,多少还是可以起一点作用。

但从下飞机的瞬间,我感觉自己如同刘姥姥进了大观园。那时候,机场大厅正在举行汽车展;机场的出口处,几乎被饭店派来迎接客人的司机塞满,好不容易招到一台出租车,上车后突然听到「先生」的称呼,在感受到时代变化冲击的,也有几分洋洋得意。回想起那个互称「同志」的时代,真是感慨万千。

更令人吃惊的是第二天的餐桌。自以为是本地人熟门熟路,进了餐馆、打开菜单一看,却是一头雾水「东江盐焗鸡、西柠煎软鸡、菜胆四珍煲、白灼基围虾」......从字面上来看,我完全搞不懂究竟是些什么菜。

这让我想起来上海之前,在美国的华人街误闯进一间越南菜馆,同样是汉字写的菜单,也是让我看了一头雾水。没想到在自己的故乡,居然也会有同样的感受。原本我所了解的中国菜,早已不见踪影了。

谈及菜肴,我不仅喜欢吃也喜欢做。到日本前,我每晚一定亲自下厨。

即便现在,偶尔也会进厨房、开个伙,做蒸甲鱼(鳖)、炒田鸡、粽子等,加上内人不会煮菜,只要一有空,就由我来料理三餐。对于料理,我多少还有一点自信,提到中国菜,闭上眼睛也能讲出二、三十道。那次的经验,却完全摧毁了我的自信,也印证了中国菜不断变化、推陈出新的事实。

如同在日本的中华料理餐馆,每家店的菜单上一定会有番茄炒虾仁、青椒炒牛肉、糖醋里肌、韭菜炒猪肝等,说到「中国菜」,多数人心里都有自己的菜单「虾仁炒蛋、蚝油牛肉、炒黄鳝、青椒炒牛肉、糖醋鱼片」等。

一般家庭式餐馆的餐桌上,会出现的中式料理基本可分为四种凉菜、热炒、主菜、汤。通常先上凉菜,诸如凉拌海蜇皮、白斩鸡、挂炉烤鸭、五香熏鱼等。热炒则有炒虾仁、炒牛肉、炒猪肉、炒鱼片等,依据切法与炒法的不同,还可以细分为十几种。

而主菜则主要是将食材整只烧煮的菜肴,如炖鸡、炖鸭,或是40公分至50公分长的红烧鱼、红烧蹄膀等。是汤菜,比较典型的是鸡汤或肉汤里加鱼丸、肉丸、白菜、菠菜、冬粉等做成的什锦汤。一般在几道菜中间,还要上一、两道点心。

寻常人家的餐桌,若遇到像春节等节日或接待重要客人时,也会备齐上述四种菜肴;平时,有一、两道炒菜或一道主菜出现,孩子们就会欣喜若狂了。

若是到稍具规模的餐厅或饭店用餐,菜色会更丰富,但菜肴的烹饪方法不外乎蒸、炒、烤、炸,料理方式都差不多。我年轻时是毛泽东的时代,只从上一辈的人那里听过鱼翅、燕窝、熊掌,在那个年代的海参炒蘑菇、炒香菇就算是顶级的料理了,其他珍品不要说吃,就连看也没有看过。

我到日本之前,从来没有品尝过鱼翅的味道。一般人去的地方,虽然也是餐馆,但不会出现家里吃不到的高级菜肴,大概就是过年时,每户人家餐桌上会出现的菜色,只是味道和摆盘上会比较讲究。

上述那些情景,大致是1950、60年代以前出生的人对中国菜的印象。即便是在「什么都吃」的广东,也没有太大的差异。翻一翻文革前出版的广东菜食谱,就可以知道虽然材料上有蛇、猫等别的地方不用的食材,料理方式却与别的地区没什么差别。

这些我们熟知的「中国菜」,到底是什么时候形成的?翻阅历代的烹调书,大概是清朝中期的《调鼎集》里所枚举的菜肴,与二十世纪的「中国菜」最接近。连「凉菜」、「热炒」、「点心」等用词,也与近代以后的用词一致。

本文节录自《餐桌上的中国史》,由大是文化出版。

  该文章《提到「中国菜」,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经典菜单》由网友『丑的别致.』投递本站,如果您觉得该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和站长联系处理!另:该文内容未经本站核实,仅供参考,请读者自行研判!

Copyright@2015-2025 Www.tangniaobingw.cn糖尿病网版板所有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