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达标 注射先要过关
病患者开始使用胰岛素治疗后,有些人会反映控糖效果不佳,医生往往首先考虑药物的剂型和剂量,却忽略胰岛素的注射环节。其实,绝大多数问题恰恰出在这个环节。影响注射技术主要有下面几个因素。
1.进针方式。由于肌肉注射药物的吸收速度比皮下注射快8倍,因此,一旦胰岛素针头扎深了,打到肌肉里甚至静脉里,就有可能造成。一般而言,长度为5毫米和8毫米针头是目前比较常用的。4毫米或5毫米超细超短型的针头在注射时几乎感,注射时大多数情况下无需捏起皮肤,单手操作、垂直进针即可。当使用8毫米以上的针头,或者身材特瘦的(体重指数20以内)的人则需要捏皮后注射。捏起皮肤,注射器或注射笔与皮肤呈45度角进针,正好能够打到皮下,不会扎得过深。
2.注射部位。人体适合注射胰岛素的部位有上臂、腹部、大腿前外侧、臀部等。大腿(前或后)吸收速度慢,适合中效胰岛素;腹部(整个前腹壁)吸收速度快,适合短效胰岛素;臂部(外上1/4)吸收介于中—快之间,需要短针;臀部(外上1/4)吸收慢。每次注射部位应该隔开,距离上次注射部位约一横指。注射部位要规律轮换,建议患者动动手,用一张长30厘米、宽20厘米的硬纸板制作一个注射卡,注射孔直径3厘米。按照顺时针或者逆时针轮换着注射。局部有硬结、和周围5厘米处不能注射。
3.更换针头。很多患者觉得针头只用一次就扔了挺可惜的,常常会重使用,这种做法非常不可取。有数据显示,每天换针头的病人不超过10%,大约28.5%的患者每个针头重复使用10次以上。新的针头看起来更锐利、光滑,而用过一次的旧针头则会有卷刃或是毛刺。重复使用会影响注射胰岛素剂量的精确性,并导致皮下脂肪增生和硬结的产生,从而影响胰岛素的吸收,导致血糖控制不佳。带毛刺的针头还会造成注射疼痛,严重的还会出现针头折断在体内,加重了病人的痛苦。虽然更换针头会让费用增加,但是如果注射效果好,胰岛素的用量能减少,也是一种节约。
“选对合适的针头、每天更换一次、规范轮换注射”患者做出这些改变,两周后效果就显现出来,血糖控制有明显的改善。我在临床上碰到最明显的两个病例发现,注射胰岛素的计量都减少了1/3,特别是能有效稳定住血糖的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