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胰岛素位置不能重复 胰岛素的认识误区介绍
胰岛素是治疗病最为有效的药物。目前为止,患者注射胰岛素控制血糖已在家庭中广泛使用。要让胰岛素发挥最佳的治疗效果,患者必须正确掌握胰岛素的注射技术、注射部位、剂量等的方法。许多糖友在注射胰岛素的时候总是选择同一个地方打,其实这是不正确的做法。糖友应该在哪些位置注射胰岛素?下面让小编为你解答。
胰岛素的注射部位包括上臂外上侧、腹部、大腿前外侧和臀部外上1/4部,这些部位皮下的脂肪组织有利于胰岛素吸收,神经末梢分布得较少,注射的不舒适感觉也相对较少。其中腹部是胰岛素注射优先选择的部位,因为身体吸收胰岛素最快的部位是在腹部,腹部的皮下组织较肥,比较厚,可以减少注射至肌肉层的风险。另外,患者捏起腹部皮肤也是个较为容易的方式。具体做法是在距肚脐3~5厘米的两侧一个手掌距离内注射,越往身体两侧皮下层越薄,越容易扎至肌肉层。另外,大腿外上侧注射时,要注意只能由前面或外侧面进行大腿注射,内侧有较多的血管和神经分布。
胰岛素本身是一种生长因子,反在同一部位注射会导致该部位皮下脂肪层增生而产生硬结和脂肪,导致吸收率降低,所以要经常进行皮肤轮换,采用对称部位轮换的方法注射。可以采用两种方法进行:一种是按照左边一周右边一周的方法进行,或者一次左边,一次右边,部位对称轮换。
专家提醒,患者注射胰岛素应该从上次注射点移开约至少2cm的距离进行下一次注射,尽量避免在一个月内重复使用同一个注射点。
胰岛素的认识误区介绍
糖尿病患者常纠结于“用还是不用”“用了会不会”的问题。其实,胰岛素是一种生理性激素,糖尿病患者之所以需要胰岛素,是因为体内缺乏。因此,可以通过补充胰岛素达到控制血糖的目的。有的患者当血糖控制平稳后,仍可换回口服药治疗。由此可见,胰岛素治疗完全是生理需求,绝对不会成瘾。
也有的患者认为打了胰岛素就说明糖尿病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阶段。对于糖尿病严重程度的判断,需要结合患病时间长短、长期血糖控制的情况、并发症的多少和程度、、血脂紊乱等合并疾病以及全身重要器官功能等多个因素进行综合评判,而是否打胰岛素则主要根据患者体内胰岛素缺乏程度、口服药物能否有效降、是否存在急性并发症等来决定。
还有的患者因为惧怕注射或者不方便,拒绝胰岛素治疗。相比口服药物,胰岛素治疗确实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一定的不方便,不能像其他人那样随时随地就餐。而且以前打胰岛素都是用一般注射器,针头比较粗,也很长,打针时很疼。随着科技的进步,近年来胰岛素剂型越来越多,已经明显减少了打针的不方便。同时胰岛素类似物研制成功,有的胰岛素类似物可以打完针马上吃饭,饭前忘记打针可以在饭中打针或者吃完饭马上补打。而打针引起的疼痛,也已经基本克服,现在打针都有专门的胰岛素笔,针头都是高科技生产的特殊针头,注射时不会引起疼痛。因此,糖尿病患者不应该因为这些原因而逃避胰岛素治疗,导致“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有的患者对胰岛素的认识和上面这些患者正好相反,在口服药的说明书上写着有很多不良反应,如“会损伤肝脏和肾脏”,有的药物“会”,而胰岛素没有这些不良反应,因此坚决要求医生给自己打胰岛素。是否需要打胰岛素,何时打胰岛素最合适,这些都需要专科医生分析病情,平衡患者血糖控制和生活质量后做出选择。
那么,是不是只要打了胰岛素,就万事大吉了,就可以随便吃喝了呢?答案是否定的。我们给打胰岛素的患者提出“三大纪律”,希望能严格遵守。
打胰岛素的患者需知三个原则
坚持饮食控制和运动
胰岛素可以促进体内蛋白质和脂肪的合成,如果糖尿病患者打胰岛素后不进行饮食控制、运动锻炼,摄入热量过多而消耗不够,会造成体重的逐渐增加。会引起胰岛素抵抗加重,打的胰岛素量越来越多,进入一个恶性循环“越打越胖,越打越多”,血糖越来越差。
坚持自我监测血糖
自我血糖监测可以全面反映血糖控制情况,包括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每次就诊时把这些血糖数值告诉医生,以便于医生有依据地调整胰岛素使用剂量,更好地控制血糖和预防低血糖的发生。
警惕低血糖反应
低血糖反应是胰岛素治疗的常见副作用,一般都是由于胰岛素用量相对过大所致。为了避免在使用胰岛素过程中出现低血糖反应,必须从小剂量开始使用,逐渐调整胰岛素的用量,使胰岛素的用量逐渐达到既能将血糖控制满意,又不致于出现低血糖的合适剂量。糖尿病患者要知道什么是低血糖反应如虚弱、、心悸、视力模糊等,发生低血糖时及时喝糖水或者进食碳水化物类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