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岛素的依赖性

糖尿病治疗 2017-10-10 15:17糖尿病症状www.tangniaobingw.cn

很多病患者担心,一旦开始打胰岛素就要打一辈子,其实这是个认识误区。

在糖尿病的降糖治疗中,胰岛素使用的最大障碍是病人及家属有个心魔——担心注射胰岛素后会“上瘾”,一旦打上,就得一辈子打针,再也摆脱不了打胰岛素的命运啦。其实,这是我们中国大部分糖尿病病友最常见的一个对糖尿病药物治疗的认识“误区”。这个问题的答案当然是:NO!

为什么呢?这是因为,糖尿病病人要不要一辈子打胰岛素治疗,要视糖尿病的类型和病情而定。要做出判断,首先要进行胰岛功能(即血胰岛素、C肽水平)和胰岛细胞自身抗体(包括谷氨酸脱羧酶抗体、磷酸酶抗体、胰岛细胞抗体等)测定、试验,甚至家族糖尿病基因筛查等检查,以明确所患的糖尿病是什么类型的。

对于由于自身免疫破坏或其他不明原因所致的胰岛功能绝对缺乏的1型糖尿病,确实需要长期胰岛素治疗,这种类型多见于25岁之前发病、体型消瘦、多次发生酮症或酮症的年轻糖尿病患者。对于他们,由于自己的胰岛B细胞几乎完全遭到损伤,注射外源性胰岛素是维持体内血糖稳定和代谢平衡的必要方法。因此,应坚持终身打胰岛素。当然,现在注射胰岛素的技术也在进步,除了皮下注射之外,还可以用胰岛素泵的方法,特别是学龄期的儿童。但是,所幸我们中国人中,1型糖尿病所占比例仅10%左右。

对于临床上最多见的2型糖尿病,由于其发病机制主要是胰岛素抵抗(即体内脂肪、肌肉、肝脏等靶细胞太“懒”,对胰岛素的反应差)和或胰岛素相对不足所致。同时,由于近几十年咱们中国人生活水平提高、吃的东西油水增多、而交通越来越发达,开车族越来越多,小孩子在校内、校外的运动量也不够,造成多吃、少动的生活方式变成主流;这样不但成人发病的糖尿病多是2型,即使18岁之前发病的青少年,如果发病前就是小胖子的话,也有可能不是1型而是2型糖尿病。这种病人,除了在刚发病初的强化降糖治疗期和一些急性期(如、、手术、酮症等急性并发症发生时)需要用胰岛素治疗外,一般仍以口服降糖药物为主,特别是改善胰岛素抵抗、提高体内细胞对胰岛素的反应性的胰岛素增敏剂如二甲双胍、吡格列酮、二肽基肽酶抑制剂等。因为对这种病人长期注射胰岛素,不但由于抵抗起不到良好的降糖作用,还会因为胰岛素的促脂肪合成作用越打越胖而加重胰岛素抵抗、需要增加胰岛素剂量,形成注射-长胖-加量-更胖-加量的恶性循环。当然,2型糖尿病患者遇到一些特殊情况,如上述严重感染、、心肌梗塞、外伤、手术等应激情况,还有在及高渗性等急性并发症时,就需要短期注射胰岛素强化控制血糖,以帮助病人安全度过应激期,过后再逐步胰岛素减量,过渡回口服药物治疗。

对于特殊型就是老百姓常说的3型糖尿病,占我们中国糖尿病人群的5%左右,情况更为杂,因为这些病人都有各种各样明确的糖尿病病因,打不打胰岛素要根据病因而定。比如,如果是胰岛素产生或作用相关的基因突变引起的单基因突变糖尿病,就需要长期打胰岛素;而如果是甲亢、皮质醇增多症、垂体生长激素瘤等其他内分泌疾病所致的糖尿病,主要是治疗原发病,病好了那么高血糖相应会好转。如果由于强的松、噻嗪类利尿剂引起的糖尿病,停药后大部分可缓解。而一些毒素、慢性胰腺炎、胰腺切除等等导致丧失胰岛功能的病人,则需要长期胰岛素替代治疗。

最后一类糖尿病是妊娠糖尿病,这是只有育龄期妇女怀孕后才出现的一种类型。对于这种类型,虽然国外有不少选用二甲双胍、格列苯脲等口服药的尝试且表明了其对母体和婴儿是安全的;但我们国内由于没有临床试验的证据,担心口服降糖药对胎儿的影响,指南仍推荐只能选择胰岛素治疗。但在产后,要复查糖耐量试验和胰岛功能,对糖尿病重新分型,多数人纳入2型,可以用口服药控制血糖。

因此,在降糖治疗中糖尿病的病因分型诊断是选择治疗方案的基础。广大糖尿病病人对于医生给您的打胰岛素的建议可以坦然接受,因为这一阵要打胰岛素并不意味着就得一辈子打胰岛素,打胰岛素并不像注射毒品一样会“上瘾”。反而,如果在糖尿病发病早期及时打胰岛素,让自己的胰岛B细胞“休息休息”,倒有利于保护您的胰岛功能,促进它们修复。这样,过几个月后再吃口服降糖药,会获得更好的疗效。

Copyright@2015-2025 Www.tangniaobingw.cn糖尿病网版板所有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