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复低血糖要警惕发生胰岛素瘤
一、什么是?胰岛素瘤(insulinoma)又称胰岛β-细胞瘤是一种以分泌大量胰岛素而引起发作性症候群为特征的疾病,为器质性中较常见的病因。本病约90%以上为胰岛β细胞的良性,且约90%为单个鶒。90%左右的肿瘤位于胰腺内,健康搜索在胰腺头、体、尾各部位发生的几率相同健康搜索。此外,肿瘤也可发生在胰腺外脏器,如网膜、脾门、胃壁肝胃韧带、十二指肠、胆囊肠系膜空肠回肠、梅克尔等。腺瘤一般较小,直径在0.5~5.0cm最大者可达15cm,血管丰富包膜完整。另外,有微腺瘤、腺癌(罕见)以及弥漫性或胰岛β细胞增殖症。约4%的胰岛素瘤与其他内分泌腺瘤如肾上腺瘤甲状旁腺瘤、同时存在,与甲状旁腺瘤和垂体瘤组成Ⅰ型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
二、反低血糖要警惕胰岛素瘤:在正常情况下,健康人发生低血糖的频率不高,所以一旦较频繁出现低血糖症状,就会去就医,也就能及早发现胰岛素瘤。但是对于病患者,特别是注射胰岛素的患者,低血糖本来就如影随形,一旦发生,第一反应便是自己的治疗方案出现了问题,比如吃得太少、运动太多或者胰岛素注射过量等,进而不断调整治疗方案,以致于不易早期发现胰岛素瘤,使得胰岛素瘤兴风作浪。有些胰岛素瘤病人是家族性的1/3患者有糖尿病家族史,约2%先后或同时发生低血糖,且以反复发作的空腹时低血糖症为特征应高度怀疑本病可合并存在甲状旁腺腺瘤及重体肿瘤(多发性内分泌腺瘤Ⅰ型,MEN-1)病程可从2周至14年,平均2.8年,长期反复出现低血糖,可造成中枢神经系统严重损害。
三、胰岛素瘤的症状表现:1、症状患者起病很慢,经常是发病很多年也没有察觉。症状主要是反复发作性低血糖,大多见于清晨早餐前,少数也可见于午饭、晚饭前。饥饿、劳累、精神刺激、饮酒、月经来潮、发热等均可诱发低血糖症,病情由轻渐渐变重,发作次数也越来越频繁,从一年发作一、两次渐渐增加至一天几次,发作时间长短不一。食用糖以后症状很快减轻或消失。2、临床表现胰岛素瘤临床表现为胰岛素过多或低血糖综合征,但并非所有病人都有非常典型的症状,有的表现为慢性的低血糖症状,如性格改变、、步态不稳、视物不清,有时出现狂躁、幻觉、行为异常,以至被误诊为精神病。
四、胰岛素瘤诊断依据:1、临床表现:具有经典的Whipple三联征,即空腹时低血糖发作,空腹或发作时血糖<2.8mmol/L(50mg/dL),进食或静脉推注葡萄糖后症状迅速缓解。2、低血糖发作时血清胰岛素水平≥36 pmol/L,伴随C-肽≥0.2nmol/L且排除应用血清磺脲类药物;血清免疫反应性胰岛素与同步血糖比值>0.3 是更为直接的诊断依据。3、诊断的金标准为严密监护下的72h 饥饿试验,90%病人在48h 内产生相应症状,100%病人在72h 内产生症状。4、排除多发性内分泌肿瘤Ⅰ型(MEN-1)合并胰岛素瘤的情况。
五、胰岛素瘤怎么治疗?大多数的胰岛素瘤是良性,但也会发生恶变。胰岛素瘤治疗的关键在于早期发现,在低血糖反应还未损伤中枢神经系统前及时接受治疗。90%的胰岛素瘤为良性肿瘤,早期手术切除即可完全治愈。如果患者怀疑自己的低血糖并不是单纯的糖尿病引起,应立即去医院做进一步检查。
六、胰岛素瘤为什么会引起低血糖?正常胰腺中有许许多多散在分布的一团团岛状特殊组织,称为胰岛。胰岛中称为贝他细胞的一类细胞是专门用来生产胰岛素的,而胰岛素用来降血糖,并把糖运送到全身各处储存起来,同时接受血糖的调节。如果胰岛中贝他细胞成了肿瘤,也就是胰岛素瘤,它们就不再接受调节,于是胰岛素就会大量生产出来,血糖就不断下降。因为长期共存反复发作低血糖昏迷,可使脑组织,尤其是大脑造成不可逆的损害。胰岛素瘤引起的临床症状与血中胰岛素的水平升高有关,但更重要的是胰岛素的分泌缺乏正常的生理反馈调节,而不单纯是胰岛素分泌过多。在生理条件下,正常的血糖浓度是由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调节维持的。血糖浓度下降时,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胰岛素的分泌则受到抑制,当血糖降至1.94mmol/L,胰岛素分泌几乎完全停止。但在胰岛素瘤病人,这种正常的生理反馈机制全部丧失,瘤细胞仍持续地分泌胰岛素,因而发生低血糖。人体脑细胞的代谢活动几乎只能用葡萄糖而不能利用糖原供给热量,故当血糖下降时,就首先影响脑细胞代谢,而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如嗜睡、神志恍惚,甚至昏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