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岛素治疗可以做得更好
大量临床和实验研究表明:早期良好的血糖控制可以防止病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除了饮食控制和运动治疗永远是患者治疗的基础之外,目前在临床工作中,为了有效地控制血糖,推荐早期应用胰岛素治疗。
如今,越来越多的患者接受了胰岛素治疗,但许多患者认为一旦选择胰岛素治疗就天下太平了,不再重视饮食控制,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想怎么吃就怎么吃。其实,对于接受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患者更应该强调饮食、运动及胰岛素治疗三者的和谐与平衡,这样才能让胰岛素治疗达到最佳的效果。
所谓进餐定量,即每餐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量相对固定,切不可喜欢吃就多吃,遇有不可口的饭菜就少吃。通常,患者通过4~6周胰岛素治疗,血糖可控制在正常水平,胰岛素用量相对固定,在治疗的第二个月应该特别注意饮食治疗,如果一餐吃多了,胰岛素量就不够用,会产生餐后高血糖,而吃少了,胰岛素用量相对过多,容易在胰岛素作用达到高峰时发生,假如这种高血糖与低血糖交替发生,将对机体产生极其不利的影响。事实上,严重的低血糖可引起体内升糖激素如胰高血糖素、、生长激素等分泌增加,同时加上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将产生低血糖后高血糖,而这种高血糖状态可以持续数天之久,导致胰岛素用量的重新调整。
至于进餐定时,这要根据胰岛素剂型来相对固定每日进餐和胰岛素注射的时间。患者应该了解自己所用胰岛素的类型、峰值特征、作用时间以及低血糖和高血糖的处理,尤其近年来又出现超短效人胰岛素以及峰值人胰岛素类似物,超短效胰岛素如赖脯胰岛素或门冬胰岛素,一般在10~15分钟起效,作用高峰时间在60~90分钟,作用持续约3~4小时,所以应在饭前15分钟或饭前即刻注射,甚至可以根据患者当餐进食碳水化合物的量来随时调整胰岛素剂量,为糖尿病患者提供更具有弹性的就餐时间。而短效胰岛素或短效和中效预混胰岛素在注射后15~60分钟起效,所以应在就餐前30~45分钟注射,以使胰岛素吸收峰值和餐后碳水化合物吸收峰值相吻合,更好的发挥胰岛素作用。这些胰岛素注射后应及时进食,如果没有按照规定的时间进食,可能导致低血糖的发生。而中效胰岛素和长效胰岛素类似物的主要作用是提供基础胰岛素,主要用于控制空腹和餐前血糖水平,故和进食时间关系不大。
是胰岛素治疗的潜在副作用,在一项大型国际研究中发现,胰岛素治疗可使患者体重增加4公斤左右,这与胰岛素增加脂肪组织脂质合成及患者摄入热量增加有关,因此通过饮食控制限制患者体重增加是至关重要的,体重的下降常可以伴随血糖、血压、血脂的改善,同时对于维持血糖水平的降低有长期作用。因此患者在就餐定时定量的同时还应该适度降低食物中的热量,维持适当的糖、蛋白质和脂肪的搭配比例,多进食低血糖指数的碳水化合物如蔬菜、全麦及谷类,保证一定的蛋白质摄入量,约占热量的20%~30%左右。蛋白质可增加饱食感,帮助患者达到量摄入的目标,同时还应注意低脂饮食,多进食富含ω-3脂肪酸的鱼类,少食富含饱和脂肪的猪肉、羊肉等。低热量饮食不但可以克服胰岛素治疗引起的体重增加副作用,还可以节省胰岛素用量,以利于更好地维持正常的血糖及血脂水平。
对于每日多次胰岛素注射的患者,也应该合理的安排运动,因为运动可以带来许多健康方面的益处,如改善血脂、血压、降低空腹及餐后血糖,同时可改善胰岛素敏感性,但如果安排不好饮食、运动及胰岛素治疗之间的关系,反而会导致患者血糖大幅度的波动,如在胰岛素剂量不变的情况下,进食过少或运动过多,容易发生低血糖 ;进食过多或运动过少,胰岛素作用就不够,又会发生高血糖。因此每日运动的时间以及运动的强度应相对固定,同时选择在进餐后1~3小时运动,运动前常规测定血糖,若血糖低于5.6mmol/L,则应注意加餐,应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在运动前、运动间歇及运动后补充碳水化合物,同时胰岛素应适当减量,如果患者进行高强度运动,反而出现运动后高血糖,可能需要追加胰岛素。
总而言之,要使胰岛素治疗达到最佳的血糖控制效果,需要制定合理的饮食和运动计划,希望您在享受饮食和运动带来愉悦的同时,将胰岛素治疗效果发挥到最佳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