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岛素致低血糖的特点及诱因

糖尿病治疗 2017-10-10 11:05糖尿病症状www.tangniaobingw.cn

应用胰岛素后的血糖水平受年龄、药物、饮食、运动和睡眠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最常见的原因有以下两种:首先是胰岛素使用不当,剂量或混合胰岛素的比例不当;其次是注射胰岛素后进食不足、未按时进餐或活动量增加。

胰岛素致低血糖的特点及诱因

胰岛素所致的低血糖有一定的特殊性。部分患者由于胰岛功能明显减退而血糖波动较大,治疗时血糖降低过快会突然出现状。长期使用胰岛素治疗者,如低血糖频繁发生,会导致症状不明显,甚至发生症状性低血糖,尤其是老年病患者,常因发现不及时而导致严重后果。应用胰岛素的患者,夜间感觉阈值下降,因此夜间低血糖较为常见,此时会出现清晨空腹(反应性高血糖),故在发现清晨空腹血糖较高时,应检测凌晨2~3点是否有低血糖的发生,并对胰岛素用量进行适当调整。据文献报告,胰岛素所致的低血糖主要发生在夜间睡眠时,此时患者往往不能做出及时准确的判断,因而更加危险。胰岛素治疗中的低血糖致死事件大多发生在夜间。

应用胰岛素后的血糖水平受年龄、药物、饮食、运动和睡眠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低血糖最常见的原因有以下两种:首先是胰岛素使用不当,剂量或混合胰岛素的比例不当;其次是注射胰岛素后进食不足、未按时进餐或活动量增加。餐前低血糖最常见的诱因是进食不足或运动量过大;餐后低血糖主要是因进食延迟、餐后、饮酒或未进主食所致;夜间睡眠时的低血糖常出现在治疗方案调整过程中,或服用β受体阻滞剂、停用激素类药物等情况。

如何在血糖达标的同时避免低血糖

胰岛素强化治疗可使血糖得到严格控制,大大减少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但与此同时低血糖的危险也相应增加,因此胰岛素强化治疗的同时要注意血糖监测。糖尿病起始胰岛素治疗者每天至少测定3~4次血糖,血糖水平稳定后可减为每周测定2~4次。在特殊情况下,如血糖波动较大并频繁出现低血糖者可考虑应用动态血糖监测,有助于动态了解血糖情况,调整胰岛素的用量和方案。

另外,选用更接近生理胰岛素分泌模式的治疗方法,可较为安全地控制血糖。国内外研究显示,与常规胰岛素+中效胰岛素(NPH)的强化治疗方案相比,采用速效胰岛素类似物+新型长效胰岛素类似物的治疗方案,可将白天的血糖控制得更好,并明显降低夜间低血糖的发生率。

胰岛素泵也可用于模拟正常人胰岛素的分泌方式,且剂量调整方式灵活,在有效控制血糖的同时,可大大减少低血糖事件的发生。但是应用胰岛素泵的患者仍须注意,胰岛素输注量应根据饮食、运动的状况作合理调整。胰岛素泵可针对一天中的不同时段给予不同的基础率输注。例如,在夜间可用较低的基础量来防止低血糖的发生。对于进餐前追加胰岛素可根据进食种类和数量适当调整,例如根据每餐碳水化合物的量换算餐前胰岛素用量,一般每6~12g用1单位胰岛素,以达到餐后血糖的良好控制。无论1型还是2型糖尿病患者,甚至脆性(不稳定型)糖尿病患者,应用胰岛素泵都能较好地控制血糖,并有效防止低血糖的发生。

在糖尿病眼部并发症中,视网膜病变是最难对付的。治疗,关键是换人工晶体;治疗,通过神经科治疗可改变血管的通透性或给些活血化淤的药,也能基本上解决问题。视网膜病变是不能根治的,即使疗效很好,也只能延缓其进展。

血糖、血压‘动荡不安’是导致糖尿病眼部并发症的最关键原因。因此,想要保住,首先是要在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前提下合理用药,控制好血糖和血压。比如该用胰岛素时一定要用,以求最佳疗效,延缓病情进展,否则即使一时控制住了眼病,也极易复发。但显然,保护好糖尿病患者的眼睛,是需要内分泌科医生与眼科医生合力的事情。

在糖尿病眼部并发症中,视网膜病变是最难对付的。治疗白内障,关键是换人工晶体;治疗眼肌,通过神经科治疗可改变血管的通透性或给些活血化淤的药,也能基本上解决问题。视网膜病变是不能根治的,即使疗效很好,也只能延缓其进展。当然,如果能早诊早治,大部分病人的视力也能保住。前两期病人,控制好血糖、定期随诊是关键;到了第Ⅲ期,及时的激光治疗能使95%的患者免受视力严重丧失之苦;如果视网膜已脱离,则应及早手术,尽可能恢复部分视力。

Copyright@2015-2025 Www.tangniaobingw.cn糖尿病网版板所有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