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的4大误区
进入21世纪,全世界病人数以每10年增长1倍的速度增加,且几乎都在亚太地区。而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人们对有一些根深蒂固的误解。
误区一:糖尿病是一种老年性疾病
据美国糖尿病统计机构的数据显示,2005年,全美共有2080万糖尿病患者,其中60岁以下的糖尿病患者发病率为9.6%,而60岁以上人群的发病率为20.9%,可见糖尿病并不是一种老年性疾病。
糖尿病分为1型和2型。1型糖尿病属于自身免疫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与、不良饮食习惯和遗传因素等密切相关。与后者相比,1型糖尿病往往发病年龄更轻,病情更严重。绝大部分1型糖尿病患者都是青少年时期就已经发病,并且1型糖尿病患者一开始多饮及消瘦的症状就很严重。口服降糖药法良好控制血糖,需早期用胰岛素治疗。所以,即便是青少年,也要警惕两种发病原因和表现不尽相同的糖尿病,做到及早预防和及时诊断。
误区二:少吃或者不吃淀粉、甜食,就能控制血糖
常有糖尿病患者抱怨,自己已经吃得很少,血糖值还是居高不下。其实,不要以为吃得很少,血糖就能自动降下来。因为人的身体有自然保护作用,长时间摄取不到能提供足够糖分的食物,就会启动其他升糖激素,促进肝醣(肝糖原)分解,如此血糖也不会降低。相反,饥饿之后的还会造成血糖突然升高,给身体带来更大危害。
正确的做法是要均衡饮食,“固定时间吃,吃固定的量”。此外还要注意食物的“质”,更能事半功倍。例如摄取蛋白质时,从饱和植物性蛋白质如豆腐、豆干选起,接着可以选择鱼类、鸡肉。如果吃一般红肉(猪、牛、羊等),则要注意选择油脂少的部分。摄取主食时尽量避免精致加工的,改选全麦类等富含天然素、矿物质及纤维,对血糖稳定有帮助的食物。
误区三:无症状,就可以不治
糖尿病患者最有可能出现的典型表现包括“三多一少”:多饮,多尿,,。但也可能完全没有症状,只能通过才能发现血糖异常。对于这类患者,虽然临床上没有明显症状,但仍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制定合理方案,进行血糖控制。令人遗憾的是,对这种不明显症状的忽视,导致出现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是当前糖尿病患者死亡和致残的主要原因。
误区四:打胰岛素会有依赖
对于1型糖尿病,和中晚期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要注射胰岛素将血糖控制在理想范围,以预防或延缓并发症发生。但很多患者特别是2型糖尿病患者认为胰岛素是“激素”,打了以后就要一直打下去,会产生“依赖”,因此对胰岛素有恐惧感,宁愿吃四五种降糖药也不愿打胰岛素。结果,不仅血糖控制不好,肝脏和肾脏因不恰当的降糖药物使用而受损,这时候再打胰岛素,对自身脏器的保护作用已大大减少,胰岛素也不能在短期内撤除,更容易产生胰岛素会上瘾的误解。
在实际诊疗中,医生会建议1型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治疗;对2型糖尿病患者,首先会对其胰岛功能进行评估,如果胰岛功能确实已经衰竭或是有了衰竭的趋势,则会建议进行胰岛素治疗。胰岛素是目前为止治疗糖尿病最理想的药物,也是最安全的治疗方式,只要掌握好剂量,就可以控制好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