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甲双胍抗肿瘤的作用
二甲双胍抗作用:缺证、有待探索
增龄是肿瘤患病风险和死亡率升高的重要因素。研究表明,使用二甲双胍的病患者通常较年轻、病程短且合并症少见,可能会对该药肿瘤防治作用产生影响。当前断言二甲双胍能预防2型患者肿瘤发生和死亡还缺乏有力证据,尚待设计严谨的前瞻性研究加以明确。
增龄:肿瘤患病风险及死亡率升高的重要因素
虽然流行病学资料显示,糖尿病与肿瘤患病率和死亡率相关,横断面及回顾性研究也提示,2型糖尿病患者服用二甲双胍可降低肿瘤患病率和死亡风险,但是不应忽视肿瘤和糖尿病均是增龄性疾病,且两者患病率均与不良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呈一致性升高。
研究表明,在非糖尿病人群中,肿瘤患者的平均年龄较非肿瘤者大10岁;在糖尿病人群中,肿瘤患者较非肿瘤者年轻4岁。另有探讨糖尿病与肿瘤死亡风险的研究结果也显示,与年龄小于54岁者相比,大于54岁者的肿瘤死亡风险增至5倍,64~73岁者增至9倍,73岁以上增至17倍。此外,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患者肝细胞癌风险是非糖尿病患者的4.4倍,且该风险与糖尿病病程明显相关,病程10年以上者的风险是病程2~5年者的2倍。
因此,在研究二甲双胍能否降低肿瘤患病风险和死亡率时,年龄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
年轻、病程短、合并症少:二甲双胍使用者的特征 随着人们对二甲双胍在2型糖尿病防治中重要性的逐渐重视,该药已被作为2型糖尿病患者起始治疗的一线用药。
仔细阅读相关文献后不难发现,使用二甲双胍患者的年龄显著小于单用磺脲类促泌剂、联合使用磺脲类促泌剂和二甲双胍以及使用胰岛素的患者。有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患者尽管血糖不达标,但起始联合用药的时间通常延迟4年,启动胰岛素治疗的时间延迟近8年。换言之,一例2型糖尿病患者启动胰岛素治疗的时间较单一药物治疗延迟近12年。
一项评估二甲双胍和磺脲类降糖药与肿瘤死亡关联的研究显示,二甲双胍使用者的平均年龄较磺脲类使用者年轻5.1岁。另有研究(ZODIAC-16)也显示,二甲双胍使用者的平均年龄较对照药物使用者年轻1岁,病程缩短2.2年。从药物使用年龄分布中也可见,24.5%的二甲双胍使用者年龄在35~55岁之间,而23%的对照药物使用者年龄在70~76岁,大于77岁者的对照药物使用率更高达31%。
此外,增龄还是合并症存在的重要危险因素。在盖尔(Gale)等发表的二甲双胍可降低肿瘤患病率的研究中,除发现二甲双胍使用者较年轻(59岁对64.4~70岁)之外,其病程也较短(1.5年对1.9~6.2年),且基线肿瘤合并率较低(4.4%对5.5%~7.6%)。
由此可见,若考虑到增龄相关风险,再进一步剔除病程风险及合并症风险,二甲双胍对于肿瘤发生及其死亡的防治作用能否继续存在?恐怕没有人能轻易给予肯定答。
定论尚:期待力证
在设计严格、随访时间较长的血糖干预研究中(如ADOPT和ACCORD),肿瘤仅作为不良事件被报告,但结果不支持二甲双胍使用者较磺脲类使用者肿瘤发病率低。数项强化血糖控制研究(ACCORD、UKPDS、VADT等)也未提示二甲双胍能显著降低肿瘤患病率。荟萃分析虽提示二甲双胍与肿瘤患病和死亡较少相关,但未显示二甲双胍能降低结肠及患病率和死亡率。
当前断言二甲双胍能预防2型糖尿病患者肿瘤发生和死亡还缺乏有力证据,尚待设计严谨的前瞻性研究加以明确。但现有证据已证实,二甲双胍是2型糖尿病防治中安全有效的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