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感染都可导致1型糖尿病 多动少吃可预防
1型病,原名胰岛素依赖型,多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也可发生于各种年龄。起病比较急剧,体内胰岛素绝对不足,容易发生酮症,必须用胰岛素治疗才能获得满意疗效,否则将危及生命。那1型糖尿病的病因有什么?应该如何预防呢?
1型糖尿病有四病因
1、自身免疫系统缺陷
在1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液中可查出多种自身免疫抗体,如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抗体)、胰岛细胞抗体(ICA抗体)等。这些异常的自身抗体可以损伤人体胰岛分泌胰岛素的B细胞,使之不能正常分泌胰岛素。
2、遗传因素
目前研究提示遗传缺陷是1型糖尿病的发病基础,这种遗传缺陷表现在人第6对染色体的HLA抗原异常上。研究提示:1型糖尿病有家族性发病的特点——如果你父母患有糖尿病,那么与此家族史的人相比,你更易患上此病。
3、病毒
许多科学家怀疑病毒也能引起1型糖尿病。这是因为1型糖尿病患者发病之前的一段时间内常常有病毒感染史,而且1型糖尿病的发生,往往出现在病毒感染流行之后。如那些引起和的病毒,以及能引起脊髓灰质炎的奇病毒家族,都可以在1型糖尿病中起作用。
4、其他因素
如牛奶、自由基、一些灭鼠药等,这些因素是否可以引起糖尿病,科学家正在研究之中。
预防1型糖尿病有“两多一少”
1、多动法
正常体重者能量“出入平衡”,/肥胖者要让能量“多出少入”才可减轻体重,因此少食要和运动相配合才更加有效。运动的量要根据各人情况适当掌握,年轻且没有心脑血管疾病者尽可能做有氧运动,如跑步、打球等,如年长或有不适于剧烈运动的疾病者可通过步行的方式。运动是否有效,关键在于运动量是否够,是否能够坚持。
2、多测法
通过量化指标了解自己的少食多动是否做得够来调整少食多动的幅度。
3、少食法
1型糖尿病的预防对于饮食总量的控制是最为重要的,每人的食量根据体重和能量的消耗不同要“量出为入”,如果每餐都吃的很饱,显然会使多余能量积蓄导致肥胖。饱食感和饥饿感是人类调节能量摄入的一种方式,但在超重/肥胖的人由于胰岛素抵抗和高胰岛素血症的存在会出现失调,这就是为什么肥胖的人经常会有饥饿感,有多吃、吃零食和睡前进食的习惯,越饿越吃,越吃越胖,越胖越饿的恶性循环只有通过一段时间持之以恒的节食才可能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