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角膜炎的治疗
细菌性角膜炎:无声的眼部杀手
细菌性角膜炎,这一无声杀手,仍然是当前传染性角膜病中发病率和致盲率最高的疾病。细菌性角膜炎是一种化脓性角膜炎,由细菌感染引发,伴随着角膜上皮缺损和缺损区下角膜基质的坏死。患者的痛苦体验包括眼痛、眼泪、畏光以及视力丧失等。
临床表现各异,我们需特别警惕:
对于淋球菌感染,患者主要为经产道分娩的新生儿,症状包括畏光、流泪、疼痛、视力障碍以及眼睑痉挛等。眼睑可能出现高度水肿,球结膜水肿,伴随大量脓性分泌物,睫状充血,角膜上皮缺损、角膜基质侵润和溃疡。前房也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脓液,甚至可能出现角膜穿孔。
革兰阳性球菌感染则表现为角膜出现圆形或椭圆形的局灶性脓肿病变,伴有边界清晰的灰白色基质侵润。葡萄球菌可能导致严重的基质脓肿和角膜穿孔,无论凝血酶阴性还是阳性。
革兰阴性细菌感染则呈现为角膜液化性坏死的迅速发展,其中铜绿假单孢菌引起的感染尤为突出。此类溃疡多发生在角膜异物切除术后或戴接触镜的情况下,其特点在于可能污染荧光素钠或其他滴眼液。患者会感到明显的眼痛,伴随睫状充血或混合充血,甚至可能出现球结膜水肿。
治疗方案:
针对这一疾病,治疗是关键。需要使用高浓度抗生素眼液,在急性期经常滴眼,如病情严重,开始时可能需要每30分钟滴药一次。为了延长药物接触时间,可以在胶原盾或药液中加入赋形剂浸泡抗生素。结膜射可以提高角膜和前房药物浓度,但与此强化抗生素滴眼液经常滴眼也能达到同样的效果。夜间可使用抗生素眼膏。根据药物敏感性试验,我们可以调整有效的抗生素使用。在病情控制后,仍需维持用药一段时间以防止复发。如果病情严重,如可能出现巩膜化脓、溃疡穿孔、眼睑或全身扩散,或继发于角膜或巩膜穿通损伤,以及无法给予理想的局部药物治疗的情况,应同时全身应用抗生素。
预防胜于治疗。平时一定要注意眼部卫生,避免用不干净的手接触眼睛。戴隐形眼镜时更要注重清洁。只要平时做好眼部卫生,就能有效预防细菌性角膜炎的发生。一旦发现眼睛有突然的疼痛,一定要及时就医,避免病情进一步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