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诺卡菌病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诺卡菌:一种深藏不露的病原体
诺卡菌,作为放线菌科的一员,虽然不为人们熟知,却悄然引发人类疾病。已知的诺卡菌有九大种类,其中包括星形诺卡菌、巴西诺卡菌以及Otitidis诺卡菌变种等。这种需氧革兰阳性杆菌,无法运动或弯曲,部分具有耐酸性。其大小约为1μm,虽然比真菌小,但却被称为“类真菌”。
诺卡菌病的分布遍及全球各地,每年的诊断病例数量在美国约有500至1000例。患者多为成年人,男女比例约为2∶1,发病季节与职业无明显关联。这种细菌常常寄生于土壤腐烂物质中,并在空气中形成菌丝体。其传播途径主要是吸入菌丝片段,也可以通过受损的皮肤或消化道进入人体。虽然通常是散发性疾病,但也有小规模爆发的记载。例如肾透析单位曾出现6例患者的爆发,但其传播机制尚未确定。还有因注射液污染引起的皮下脓肿等案例。肿瘤和肾移植接受者中也曾发生诺卡菌病,这可能是患者间的相互传播所致。目前尚无足够证据表明存在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传播。
对于为何有些人会感染诺卡菌病,而有些经常暴露在诺卡菌丝中的人却不会生病,这其中涉及到复杂的发病机制。尽管诺卡菌对中性粒细胞的效果不如普通细菌,但其可能受到溶菌酶和其他阳离子蛋白的影响。巨噬细胞和T淋巴细胞在控制和杀灭细菌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诺卡菌虽然对吞噬细胞的呼吸爆发产物有抵抗力,但对于慢性肉芽肿患者却非常敏感,这表明吞噬细胞的呼吸爆发在诺卡菌病的发病中仍然非常重要。宿主免疫防御机制的削弱是该疾病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感染诺卡菌后,主要的病理变化为化脓性肉芽肿,伴随大量中性粒细胞、浆细胞、组织细胞的浸润、组织坏死和脓肿的形成。这些脓肿倾向于融合,并在其中可以发现细菌丝。肺组织可能呈现急性、亚急性或慢性化脓性病变,可能表现为融合性支气管肺炎、肺实变、坏死性肺炎等。这些病变可能直接侵犯心包和纵隔,甚至压迫上腔静脉。少数病例会通过血管传播,最常侵犯的是脑组织,形成脑脓肿;其次是肾脏、肝脏和淋巴结。心脏、和淋巴结偶尔也会受到波及。
诺卡菌是一种深藏不露的病原体,其感染途径多样,发病机制复杂。了解这种病菌的特点和发病机制对于预防和治疗诺卡菌病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