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病的中医辨证治疗
中医辨证施治论
本病在中医领域被归为“水肿”范畴,其源头多元,涉及肾脏损伤。由于风、寒、热、毒等外邪的侵袭,以及劳伤、内伤导致的脾肾受损,湿热或脾肾不足,致使机体固摄失职,精微外泄,从而引发大量蛋白尿。因外邪侵体或内损脏腑,肺、脾、肾功能失调,导致水液代谢失衡,形成水肿。久病入络,血行不畅则形成血瘀,进一步加剧水肿。湿热长期损伤气阴,或长期使用激素,可能导致阴虚或气阴两虚。以下是其常见证型及其治疗方案:
一、风水泛滥
主要症状:眼睑及头面先肿,随后波及四肢及全身,来势迅速,伴随发热恶风、肢节酸楚、小便不利等。
治法:祛风利水。
推荐药方:越婢加术汤。药材包括麻黄、石膏、甘草、大枣、白术、茯苓、生姜、泽泻、白茅根等。
二、湿毒侵淫
主要症状:头面眼睑肿胀,延及全身,排尿不良,身体出现疮疡甚至溃烂,伴随恶风发热、舌红、苔黄等症状。
治法:利水消肿,清热解毒。
推荐药材: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桑白皮等。
三、寒湿侵渍
症状:头面及全身浮肿,尿短而少,身体困重,胸闷纳呆,舌苔白腻等。
治法:通阳化湿利水。
推荐药方:五苓散合五皮饮。包括猪苓、茯苓、泽泻、桂枝、白术等药材。
四、血瘀水阻
主要症状:全身水肿持续时间长,面色暗沉或萎黄,皮肤甲错无华,舌质暗或有瘀斑。
治法:活血利水。
推荐药方:桃四物汤。包括桃仁、红花、生地等药材。
五、脾肾阳虚
症状:水肿反复消长,腰部以下肿胀明显,腹胀便溏,小便短少,腰膝冷痛等。
治法:温补脾肾,通阳利水。
推荐药方:真武汤实脾饮。包括附子、白术等药材。
六、肝肾阴虚型
主要症状:面部及下肢水肿,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心烦口干,小便短涩等。
舌边红或舌质红等症状为主要表现。治法为滋补肝肾,兼化水湿 。推荐的中药药方为二至丸合枸杞菊地黄丸加减 。包含熟地黄 、山萸肉等药材 。中医强调个体化治疗 ,在用药时务必遵循医生的建议 。辩证施治 ,才能精准施治 。每一个症候的特点和治疗方法都不同 ,应当根据个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和剂量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 ,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