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肝性脑病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
肝性脑病是一种由肝病引发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的病症,其临床表现因肝病的性质、肝细胞损伤的严重程度和诱因的不同而各异。
对于急性重型肝炎,肝性脑病的表现尤为凶猛,肝细胞坏死严重,急性肝功能衰竭,且诱因不明。患者在短短几天内便可能陷入昏迷状态,直至死亡,昏迷前无任何前驱症状。
而对于慢性肝性脑病,更多见于肝硬化患者和(或)门-腔静脉分流术后。其特点为慢性反复发作的木僵和昏迷状态。常见的诱因包括摄入大量蛋白质食物、上消化道出血、感染、腹水以及大量排钾利尿等。
肝性脑病根据意识障碍的程度、神经系统表现以及脑电图变化,可分为四期。在第一阶段(前期),患者仅表现出轻微的性格和行为异常,如性格变得开朗或冷漠、衣冠不整或在公共场所随意大小便等。脑电图检查通常正常,但可能出现扑翼样震颤。这一阶段可能持续几天或几周,症状较为隐蔽,容易被忽视。
随着病情的发展,进入第二阶段(昏迷早期),患者表现出明显的意识障碍、睡眠障碍和行为障碍。患者的定向和理解能力下降,时间、地点和人物的概念混乱。无法完成简单的计算和智力构图任务,言语不清、书写障碍和行为异常也很常见。患者可能出现扑翼样震颤等神经体征,脑电图检查出现异常波形。
第三阶段(昏睡期)的患者主要表现为昏睡和精神障碍,各种神经体征加重。患者大部分时间都处于昏睡状态,但可以在被唤醒时回答问题。他们常常表现出困惑和幻觉。在这个阶段,扑翼震颤仍然可以引起,同时出现肌肉张力的增加和锥体束征阳性等体征。脑电图检查显示波形异常。
第四阶段(昏迷期)的患者精神完全丧失,无法唤醒。即使在浅昏迷状态下,患者对疼痛刺激仍有反应,但深度反射消失,肌张力降低。脑电图检查明显异常。
近年来,亚临床肝病或隐性肝病逐渐受到重视。这类患者表面上看似正常,但进行特殊的智力功能检查和视觉诱发电位检测时,会发现异常。这些人在进行需要高度专注的工作时,如驾驶交通工具等,可能存在潜在的安全隐患。亚临床型肝性脑病被视为重要的临床分期之一。肝性脑病的主要诊断依据包括严重肝病和(或)侧支循环、精神障碍、昏睡或昏迷等症状体征的出现以及相关诱因的存在等。扑击样震颤和典型的脑电图变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