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合并血栓性疾病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生活百科 2025-03-30 00:51生活常识www.tangniaobingw.cn

一、病因

妊娠期的凝血和纤溶系统经历了一系列生理变化,这些变化为胎盘剥离创造了预防出血的保护环境,但同时也为静脉血栓形成提供了可能。孕妇在妊娠及产褥期,面临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这一风险是非孕妇的5倍。血栓形成背后的机制,涉及到凝血与抗凝、血栓形成与抗血栓形成之间的微妙平衡。

二、发病机制

早在1856年,德国病理学家就已发现下肢深部静脉是血栓形成的主要来源。Virehow提出的血栓形成的三大因素,至今依然具有指导意义。它们是血液变化、血管壁损伤和血液成分变化。

1. 血液变化

在妊娠期,血容量平均增加45%,心排血量增加30%至50%。孕妇的静脉扩张明显,血流速度减缓。随着子宫的增大,它压迫腹盆腔静脉,导致下肢静脉压升高,进而引发盆腔和下肢的静脉血瘀滞。妊娠后期,纤维蛋白原增加,促进红细胞聚集,增加了血液粘度,使血液在通过毛细血管和小血管时遇到更大的阻力。特别是当儿童进入盆腔后,髂静脉受到压迫,导致盆腔和下肢的静脉血回流受阻,为血栓形成创造了条件。

2. 血液成分的变化

从怀孕开始,血浆纤维蛋白原增加至6g/L,维生素K依赖因子也增加了1.2至1.8倍。凝血因子增多,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这种状态在产后24小时内达到顶峰。妊娠后期,纤溶活性降低,血小板的粘附性增加。当发生失血时,会释放大量新生血小板,使高凝状态的孕妇更容易形成血栓。

3. 血管壁内皮损伤

无论是由机械还是化学原因造成的血管壁内皮损伤,或是由于巨大胎儿、羊水过多、双胞胎等不同原因引起的血管炎,都会引发血栓形成。巨大的子宫在妊娠期间压迫腹盆腔动静脉,损伤内皮。手术中的直接压迫血管、感染、产后脓毒症等情况也可能导致血管内皮细胞受损。

4. 其他因素

部分女性存在凝血抑制或纤溶系统的蛋白质缺陷,这可能导致高凝和反复静脉血栓栓塞。据Hellgren等(1989)和Trauscht Van Hon等(1992)的报告,有遗传抗凝酶并发症和C蛋白质缺陷的女性,在孕期有三分之一的血栓栓塞风险。进一步的研究发现,60%的孕妇血栓栓塞是由基因缺陷引起的C蛋白抵抗所致(Hellgren等,1995)。

妊娠期的特殊生理变化使得孕妇面临较高的静脉血栓栓塞风险。了解这些风险的来源和机制对于预防和及时治疗至关重要。

上一篇:乳腺囊肿预后如何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2015-2025 Www.tangniaobingw.cn糖尿病网版板所有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