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贫血的治疗方法
一、输血疗法
输血在早产儿贫血治疗中占据核心地位。输血指征不仅基于血红蛋白值,还考虑到胎龄、出生后日龄、临床表现及其他因素。当早产儿出现以下情况时,输血成为必要手段:
1. 血乳酸水平升高,伴随呼吸暂停减少,输血后体重增加。
2. 贫血伴随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导致耗氧量增加,输血后耗氧量减少。
3. 体重增长缓慢或停滞,以及进食易疲劳的贫血婴儿,输血后生长率增加。
4. 对于胎龄极小的早产儿(如30周),出生后经常需要采血做实验室检查,并需要少量多次输血,虽然血细胞比容不增加,但血红蛋白A(HbA)置换了HbF,从而改善氧的转运。
重组人类红细胞生成素(rHuEPO)在治疗中也起到关键作用。关于其使用时间和剂量,学界存在争议。一些学者认为在早产儿状况稳定、胃肠道可进食时开始治疗;另一些学者则主张在出生后尽早使用。rHuEPO的剂量及使用方法为每次200U/kg,每周三次。尽管存在关于其副作用的疑虑,如血清铁浓度下降、视网膜病发病率增加等,但仍需进一步观察和研究。
二、铁剂治疗及其他营养物质补充
铁缺乏是导致婴儿早期贫血的重要因素之一。除了具有抽取血标本史的早产儿外,铁缺乏与婴儿早期贫血并不成比例。当早产儿体重增加一倍时,应补充铁剂。具体的铁剂用量为元素铁≤2mg/(kg.d)。还需要补充其他营养物质,如叶酸、维生素B6和维生素C。叶酸预防量为25~50mg/d,共3~4周;维生素B6的需要量为0.3~0.5mg/d。从出生后第二周开始,应补充维生素C 100mg/d。
早产儿贫血的治疗还包括维生素E的补充,因为维生素E缺乏可能导致溶血。红细胞膜的脂质成分过氧化是溶血的原因之一,因此应在早产儿3个月内使用维生素E 10~15mg/(kg.d)进行预防。
早产儿贫血的治疗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包括输血、铁剂治疗和各种营养素的补充。这个过程需要密切监控并调整治疗方案,以确保最佳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