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性贫血是怎么引起的
一、病因
慢性肾功能衰竭,这一沉默的杀手,常常在各类肾病持续恶化后悄然降临。诸如慢性肾小球肾炎、肾小动脉硬化性肾病、慢性肾盂肾炎、糖尿病肾病、多囊肾以及肾结核等疾病,都有可能引发这一致命后果。当肾功能衰竭患者的血尿素氮与肌酐水平超出一定界限时,几乎所有患者都会出现贫血的症状。
二、发病机制
1. 肾脏排泄功能衰竭
这一过程的复杂性体现在多个方面。由于肾脏排泄钠盐功能减退,患者常常陷入水钠潴留和脱水的反复循环,导致血容量波动,从而引发血液稀释或浓缩。溶血的现象也随之产生,红细胞的寿命在尿毒症患者的身上往往被缩短。通过电镜观察,我们可以发现肾脏微血管中纤维蛋白的沉积,红细胞在其中艰难流动,受到机械性损伤。尿毒症患者红细胞的生成也受到影响,包括红细胞祖细胞增生受抑制、体外造血祖细胞培养数低于正常等因素。尿毒症患者还可能出现出血倾向,血小板功能异常,导致紫癜和器官出血。
营养缺乏也是造成贫血的重要原因之一。铁、叶酸和蛋白质的缺乏都会影响血红蛋白的合成和红细胞的生成。透析过程中的铝离子也会干扰铁与红细胞的结合。这些因素共同导致红细胞生成减少和贫血的发生。
2. 肾脏内分泌功能衰竭
肾脏内分泌功能主要指其分泌的红细胞生成素(EPO)。这是一种多肽激素,主要由缺氧刺激肾小管外周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产生。EPO在促进红系造血细胞的增生分化、血红蛋白的合成以及网络织红细胞的成熟释放方面起着关键作用。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血液EPO减少分为相对减少和绝对减少两种情况。相对减少出现在早中期肾衰竭患者中,虽然其血液EPO水平高于正常人,但低于同等程度的贫血患者。而晚期肾衰竭患者的肾功能性肾单位明显减少,EPO的产生也大幅下降,这是肾性贫血的主要原因之一。这一过程不仅涉及肾脏本身的功能衰退,还与肝脏等肾外器官的协同作用有关。在这一复杂的生理过程中,EPO的减少不仅影响红细胞的生成,还可能导致造血细胞的增生和分化能力降低。对于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来说,恢复肾脏功能、提高EPO水平是改善贫血状况的关键所在。